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五环节自主教学模式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表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流程:
预习展示
多媒体出示预习展示,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并按要求填空。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传入我国的时间是西汉末年,影响是佛教的传播,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是张陵。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影响是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二:《史记》
作者是司马迁,生活时期是汉武帝时代,记载内容是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价是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地位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 师:幻灯片展示一组洛阳白马寺的图片,提问,该寺为什么以白马命名?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又是怎样传入的?那是我国还有其他宗教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这里能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说明: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佛教的起源、传入中国的时间和佛教的基本教义。
学生:积极阅读,在教师的提示下,明确: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宗教?
同时教师补充宗教的相关知识,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
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在阅读教材和教师的提示下明确:佛教能麻痹百姓,利于封建统治。
教师:展示三仙庵图片,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秦汉时期有没有尼姑庵?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佛教的认识。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道教产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教义。
补充:所谓成仙并不是说死后灵魂升入“仙境”,而是指使人的形体长生不老,永远过着超脱自在、不为物累的仙人生活。
学生:积极讨论,并明确:道教是我国古代民族宗教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小结: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
二、司马迁和《史记》
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
教师:请思考《史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什么价值?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认真听取教师如下的讲解,中华民族特别重视历史的编撰。《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史记》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归纳总结,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了解到: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沿用。
教师:问,《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史记》,从文学与史学的角度综合评价它的伟大成就。
小结:多媒体出示司马迁的生平简介。
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展示:
教师:根据上面展示的图片,了解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尤其是秦兵马俑。
补充:秦陵出土的兵马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塑造的将士们坚毅勇敢、沉着机智、威武刚健的性格,同时又通过不同的衣冠服饰,表现出不同的级别身份。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如下讲解: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势。
说明:此环节问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思想、文化、史学、艺术方面的内容。秦汉文化与先秦文化,一脉相承,又有创新。这些既是秦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又铸就了秦汉文化的特有风采。
(四)巩固训练,充实提高
教 师:要求学生做历史“助学”的达标训练练习题,并做第78页课堂探究的一、二题。根据学生做题情况予以指导点评。
总结:随堂练习是达到本课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只有练习落到实处,才能再对知识的巩固中,达到知识的提高拓展。
评价测试
测验题目
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的?他给我们治学提供了怎样的风范?
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板书设计: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2.道教的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2.《史记》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我把内容分为三个子目,我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归纳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学习本课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索与研究,如对目前中国信佛教的人多还是信道教的人多,做一个调查等等。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