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品】人教版七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26PPT+教学设计+学案(山东平阴教研室 张玉杰)

文档属性

名称 【参赛作品】人教版七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26PPT+教学设计+学案(山东平阴教研室 张玉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15:33:29

文档简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中考考点】
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四、【学习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
(2)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结果
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及西域各国想和 ,往来的愿望。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 ,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西域都护的设置
①背景:西域各国纷纷归附 。
②时间: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职责:总管 。
④意义: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后, 使者、商人接踵西至, 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2)路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 、今 地区,运往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3)海上丝绸之路: 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 交通要道。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 南下,绕过 ,穿过 ,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到。
3. 班超经营西域:(自学了解)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
(2)班超派 出使大秦。
(3)166年, 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的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二)合作探究展示能力
1.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张骞被匈奴人扣押了十年,当他来到大月氏时,他们已西迁,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无意再与匈奴交战。假如你是张骞的话,在被匈奴扣押十年后是选择留在匈奴,还是继续完成使命?为什么?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是强行与大月氏联合攻打匈奴,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为什么?
2. “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和班超起了重要作用。你从张骞和班超这两个人物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3.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4. 当前,我国正在对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请查找有关资料,向西部地区提交你的“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计划书”,在计划中尽可能地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开发出来,尽可能地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旅游线路。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从丝路由来、丝路物语、重走丝路三个方面学习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首先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张骞出使西域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国从此才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②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和空前繁荣。
(四)达标练习:
1. 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2. 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 )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4. 公元73年,奉命前往西域恢复内地和西域的关系的是( )
A.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5. 下列物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水稻 B.桑麻 C.粟 D.石榴
6. 欧洲国家开始派使者与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王派使臣来汉
7. 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 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8.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广州
9. 读图学史:材料一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 ),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分南北两路西行。这条路是( )代的使者( )开辟的。
(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根据材料二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2)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拓展提升:查找有关“新丝绸之路”的资料,了解一下它指的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
在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以"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而初一学生的地理知识比较贫乏,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张骞两通西域的目的、背景、作用及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意义;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掌握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掌握分析史料并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的抱负、执着、冒险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视频是“一带一路”终极规划。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一带一路”终极规划》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拉近能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 新授:
师:本节课我们将从丝路由来、丝路物语、重走丝路三个方面来学习。请同学们看第一部分丝路由来。首先我们来看丝路第一人张骞,翦伯赞曾这样称赞他“他是一个冒险 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 国历史上出类拔的人物也。”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为何说他是冒险家、外交家、战将?
生:冒险家是说他敢于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外交家是说他出使乌孙。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战将是说他曾经随卫青征匈奴,后又与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都立下过赫赫武功。
师:对学生的精彩回答给予表扬
师:我们一起来看张骞通西域,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来回答﹙1﹚手持汉节的张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张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汉武帝为什么说张骞是“英雄”?
生:由于他在大月氏被困10多年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有人说他的西域之行有凿空拓荒的意义,你认为呢?还有假如你是张骞,请你写一份奏章,述说这十几年的经历及见闻
最后在看看西汉疆域图,思考: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给大家3分钟的思考时间,看哪位同学想得又快有准确。
生: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的大并且在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准确,那么西域何时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受何机构管辖?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义?接下来我们看幻灯片
师: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我先来给大家做一个导游,首先我代表个人祝大家旅途愉快!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度过这丝绸之旅。我们的出发地是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西汉时称为长安,往西将要穿过的是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到敦煌,艺术宝库的壁画要观赏:仙女反弹琵琶,载歌载舞;飞天身披长带,凌空飘拂。西出阳关,浮想联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往西,进入美丽的新疆大地。新疆有三宝:牛粪、马粪、芨芨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娘子戴翠花。万古荒原塔里木,蕴藏着丰富的气和油。它的北部是天山,天山的美景看不完,还有猴哥取经的火焰山,塔里木中间的沙漠拉玛干,新月般的沙丘起伏绵延。楼兰遗址在眼前,出土的干尸“木乃伊”,黄金分割的身段,面容俏丽天下属第一,它的名字叫“楼兰女”。穿过两河流域的巴格达,来到终点站古罗马(大秦)。
师:接下来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
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师:两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张骞?请用史实支持你的观点。
生: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中原开始与西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丝绸之路开始形成。中国先进的技术开始影响世界.世界的优秀文化开始融入中国。此处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使课堂达到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动脑筋解决问题,在通过教师做导游来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个环节丝路物语:
师:汉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转运欧洲,被上层社会视为珍品。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一种时尚。中国也被称誉为“丝国”。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师:首先我们从诗歌看丝路。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无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诗句中“关外”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美丽、诗情画意等等令人陶醉的样子。
师:商人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如果你从中原出发,可以带以上哪些商品到西域才能盈利?在你归来的时候,你应该把西域的哪些物品销往中原才能赚到钱?
生:把中原的丝绸带到西域。把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等植物传入中原都能赚到钱。
师:我要考考大家:你们没有发现以上食物都有“胡”字“番”字, 怎理解啊?
生:因为是外来的,不是本土特有的
师: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最普遍的是物产的交流。中国物产在古代大量外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物产流入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设计意图:从诗歌看丝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难呢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重走丝路:
师:首先看一下昔日丝路。新疆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想。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生:联想到的环境遭到破坏、水源缺失、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结论应从思维的角度予以肯定。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
师: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的国际铁路线所取代。丝绸之路已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行进在这条古路上,但同一条路已经不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
生:“结合生活实际,奇思妙想,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如开发大西北、发展旅游资源、建立影视基地和博物馆、开发光能发电等合理化的建议教师应予以赞扬。
师: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也是旅游之路、沟通之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重振丝绸之路、发展丝路旅游,顺天时、就地利,应人和。现在我们就来畅想一下自己心目中未来的丝绸之路吧!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楼兰古城的遗址让学生思考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受到哪些启示?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通过这样一系列有梯度的设问能增强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丝路由来、丝路物语、重走丝路三个方面学习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首先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张骞出使西域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国从此才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②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和空前繁荣
设计意图: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晰明了,易于接受。
四、达标练习:
1. 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2. 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 )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4. 公元73年,奉命前往西域恢复内地和西域的关系的是( )
A.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5. 下列物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水稻 B.桑麻 C.粟 D.石榴
6. 欧洲国家开始派使者与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王派使臣来汉
7. 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 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8.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广州
9. 读图学史:材料一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 ),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分南北两路西行。这条路是( )代的使者( )开辟的。
(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根据材料二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2)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拓展提升:查找有关“新丝绸之路”的资料,了解一下它指的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知识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在一方面通过拓展提升来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五、布置作业
在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以"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丝绸之路的故事,丰富学生的视野。
六、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教学、创设情境、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历史课堂鲜活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快乐中都能有收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历史与现实达成和谐共鸣仍然是我今后继续探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