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1 20: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南方日报讯(驻京记者/刘长欣)
经过数月紧张筹备,11日,“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如期揭幕。这是一个以文物征主线的展览,汇集了国家博物馆近年征集的120余件(套)代表文物。
  此次展览分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韵”“传世良工”“国宝回归”五个主题单元。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在“宗邦重器”单元,展出了40余件国家博物馆近年征集的、首次公开面世的青铜容器。此次展览还特列“国宝回归”单元,通过虚拟手段展示了该馆从海外征集的国之重器。其中包括子龙鼎、北朝石椁、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坐像和头像和圆明园兽首等。
据了解,目前仍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根据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成为现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的主角之一。
欢迎来到2015年度博览大会 暨 夏商周文物特展馆NO 1.司母戊鼎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米、口宽0.79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量过大,只砸去一只鼎耳,拆卸不成,便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近有学者认为,此鼎应称为“后母戊鼎”。
NO 2.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代晚期的饮酒用具。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是商朝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代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地位:
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2000年5月,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遴选馆藏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四羊方尊位列其中 。
2013年0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确定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NO 3.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9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单。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青铜人面具,共出土人面具20余件,分大、中、小三型。它们是中国时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其中,一件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NO 4.青铜立人像
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整体由立人像和台座两大部分接铸而成。立人像头戴莲花状(代表日神)的兽面纹和回字纹高冠,最外一层为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佩方格状类 似编织而成的"绶带","绶带"两端在背心处结襻,襻上饰物已脱。衣左侧有两 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为两条,呈"已"字相背状。NO 5.
青铜神树
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图腾崇拜)NO 6. 毛公鼎
这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1851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鼎高约0.54米,口径0.48米,重34.5千克。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499个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NO 7.大盂鼎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NO 8.虢(guó)季子白盘
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NO 9.散(sa?)氏盘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大盂(yú)鼎、虢(guó)季子白盘、散氏盘并称“晚晴四大国宝”。1、什么是青铜器?你说我辩见真知: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2、在我国,何时已经出现青铜器?(请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青铜器。①相传,蚩尤部落以铜作兵器。②相传,大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自此,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史海拾贝: 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夏、商、周三代奉九鼎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九鼎,作为我国文明时代入口处的一块里程碑,已经遗失了2000多年。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3、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何时?
请列举这一时期著名的青铜器。代表青铜器 :
①司母戊鼎
②四羊方尊
③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食器:
①鼎,相当于如今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②鬲(lì) ,煮饭用。
③甗(y?n) ,相当于如今的蒸锅。
④簋(guǐ),相当于如今的大碗,盛饭用。
⑤簠(fù) ,盛食物用,长方形,有盖。
⑥盨(xǔ) 和敦(duì) ,盛黍,稷,稻,粱用。4、你知道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吗?敦鬲簋水器:
①罍(léi),盛酒或盛水器。
②壶,盛酒或盛水器。有圆、方、扁等多种形状。
③盘,盛水或承接水。
④匜(yí) ,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
⑤瓿(bù),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
⑥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⑦鉴,水器,形如现代的盆。有四种用途:(一)容水 ;(二)盛冰,(三)沐浴;(四)鉴容照面。鉴的制作在春秋战国是最为盛行,当时钟、鼎、壶、鉴四器并称。盂匜鉴酒器:
①盛酒或饮酒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zhì),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②斝(jiǎ), 温酒器。
③尊,盛酒器。较高较大。
④卣(yǒu)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⑤盉(hé)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⑥方彝,盛酒器。
⑦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爵斝勺乐器
编铙,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呈圆片形。
编钟,打击乐器(宫廷雅乐)。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编镈,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青铜器中常见的纹饰5、根据上述所学,你认为我国的青铜器具有怎样的特点?规模大;种类多;用途广:祭祖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工艺精美;6、石器和青铜器,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生产工具?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使用 ? 。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使用 ? 。磨制石器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使用 ? 。青铜器青铜
时代青铜时代:
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商周时,“五谷”齐备生产技术提高,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时,农业生产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畜牧业商朝时,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都有,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五


登六畜兴旺 青铜文明:
在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基础上(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便被称作“青铜文明”。灿烂的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
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失去人身自由被杀死殉葬繁荣下的黑暗中新社邯郸7月5日电(马继前 李延峰)
河北省邯郸市文物局5日透露,该市邯郸县户村镇涧沟村发现奴隶殉葬遗址。
邯郸市文物保护所所长乔登云介绍说,在涧沟村一水井遗址中,发现埋有5层人骨架,男女老幼都有,有的身首分离,有的做挣扎状,应是被杀或活埋所致。动脑筋: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 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
得很对。是祖国历史上的
一个光辉时代。 不对,那时候多么
黑暗,奴隶过着牛马不
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小 结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心酸,
带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人屠杀。学以致用 我国青铜器在_________ 末期已经出现。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品有 和 。与商周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有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 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的国家。 原始社会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三星堆陶瓷瓷器1、你知道司母戊鼎是怎么样被发现的吗?它出土后遭受了哪些坎坷?
2、“陶”和“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了解它们的区别吗?
3、你知道,在古代精美的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它的诞生需要经过哪些工艺程序?
请同学们在课后搜寻相关资料,进行了解。课后寻宝:知识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