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4 14:33:1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及时代特征。
2、掌握古代史的复习方法:归纳主题、史料分析、图文结合等。
3、认识规律: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学情分析
1、本课的讲解建立在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掌握非常娴熟的情况下,这需要学生在课下必须记忆本课的基础知识,发挥小组的作用及加减分的措施督促学生进行记忆。
2、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老师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历史,遵循论从史出,横纵联系的原则。同时掌握复习历史的方法,归纳主题、史料分析、图文结合等。3、鉴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归纳能力,老师做了一个由教材插图构成的微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完成本单元知识的整合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引起学生兴趣,增加直观感。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认识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导入新课:
本册书共包含四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别为史前时期,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秦汉时期,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今天我们来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板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学生活动
观看幻灯片 听教师介绍
设计意图
从整册书的高度出发,使学生认识到本单元的重要作用,清楚历史发展线索,了解历史发展趋势。
活动2【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目标:
1、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及时代特征。
2、掌握古代史的复习方法:归纳主题、史料分析、图文结合等。
3、认识规律: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的放矢。
活动3【导入】观微视频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是一段微视频。这个礼物呢,需要大家认真观看,然后通过微视频来构建我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观看之前的,老师有个温馨提示。如下:1、注意每一张幻灯片的大小标题。2、注意每一张幻灯片之间的相互联系。
3、注意图片和文字的表述。除此之外呢,老师还有一个锦囊妙计:简单做一下记录。方便一会的时候用。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
以微视频形式出现,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提醒学生对教材插图的重视。
活动4【导入】构建体系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大家通过浏览图片对这一时期的基础知识又进
行了巩固,提醒大家,注意教材中的插图。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大家也可仿照老师的方法复习其他单元。
好,刚才大家或在认真观看或在奋笔疾书,提出表扬。现在我们一块儿来构建我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看课件)
板书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文化。
点拨复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一块儿说,共同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进行整合,分层次进行。第一层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文化等主题。第二层分别为该主题的的主讲内容。培养学生整合归纳的能力,也便于学生进行复习记忆。
活动5【导入】教师检查,夯实基础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好,现在老师就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夯实我们的基础。
我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我们先确定一下抢答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答题,可由任意一组员主答,其他组员可补充。
2、老师宣布“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在老师未发出“开始”指令时举手,视为无效。
3、答题限时3秒,必须站即答,若超时,其他组可抢答。
4、答对赢得一个笑脸,答错不得笑脸。
5、答者声音洪亮,听者认真倾听。
好,我们现在开始。
政治
1、统一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2、哪些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分别是什么民族?
学生活动
学生抢答:
1、答:魏、西晋、前秦、北魏。
2、答:①前秦、北魏
②前秦由氐族建立;北魏由鲜卑族建立。
设计意图
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活动
二、经济
1、这是我们中国版图的局部,箭头所指指的是我国的哪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称为什么?哪个政权曾经派人访问?
学生活动
1、答:台湾;夷洲;吴国
中国版图局部
教师点拨:
祖国一定会实现统一。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联系现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活动
2、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迁徙图,
(1)左图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联系?
教师点拨:
这种题型的做题方法:先分析图是什么,什么作用,再与题目相联系。
(2)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
2、(1)答: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答: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
三、军事
哪次战争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
答:赤壁之战
教师活动
下方为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那么,当时五族内迁指的是哪五族呢?
学生活动
答:匈奴、鲜卑、羯、氐、羌。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
说出这两枚邮票上主人公分别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学生活动
答: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设计意图
采用邮票,增加新鲜感,引发学生兴趣。
三、军事
哪次战争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四、民族关系。
下方为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那么,当时五族内迁指的是哪五族呢?
五、文化
说出这两枚邮票上主人公分别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教师过渡:
通过检测,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现在我们就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上,来分析一下我国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历史的发展趋势。
学生活动:
活动6【导入】问题引领,拓展升华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通过检测,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现在我们就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上,来分析一下我国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历史的发展趋势。
出示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
教师提示:见课件
教师讲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国家分裂的时期,但是有曹魏统一北方,西晋短暂统一全国,前秦和北魏都曾出现统一,所以,统一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板书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生活动
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性的认识。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政权分立大家可一看着导学案上的政权更替图来复习,现在我们就民族融合来通过两道材料题进行巩固。
出示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顺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2)材料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
(3)匈奴、鲜卑,一些西域民族现在已经没有了,他们对祖国的发展有贡献吗?以所学任一民族为例,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
以组为单位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
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1)①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饮食和生活。
②西域都护府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有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学生也可谈昭君出塞、丝绸之路对我国的影响。
设计意图
培养分析材料、从史料中得到有效信息,得出答案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表格、观看图片,论从史出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教师活动
教师点拨:
材料题的做题方法:答案是概括,不是叙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组人民共同缔造的,他们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活动7【导入】回顾目标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复习目标,看大家实现了没有。
学生活动
自我检查
活动8【导入】链接中考,达标检测
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
这是我们这节课的所有内容,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当堂检测。
多媒体显示测试题目,并要求学生两分钟内完成。题目如下:
1、(黑龙江)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常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3、(汕头)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汗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汉族文化的发展
4、(扬州)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东汉的“蔡侯纸” B、王羲之的书法
C、东晋的人物画 D、莫高窟的飞天
学生活动
将课本合上,认真看多媒体出示问题,把答案写到纸上,待老师稍后核对,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检测,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落实教学目标,提升综合能力。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活动9【导入】评价
教师活动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哪个组是优胜小组呢?谁的的笑脸最多啊?
设计意图
做出及时评价,激励学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