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件3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件3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5 09: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第18课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重点)。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3、正确评价三国这一历史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


标要求:
1、时间10分钟
2、组内统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的答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一、激情投入,小组讨论比一比,谁最棒!!一、官渡之战:
1、交战双方:曹操占据 带,实力不断增强;袁绍盘踞 一带,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
2、经过:________年,袁绍率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_______。曹军只有三四万人,_______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大败袁军。
3、意义: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 交战双方:______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辅佐。割据江______,统治比较稳固。
2、经过:经过______和_______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_________一带和曹军对峙。___________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3、意义: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_废掉汉献帝的,自称皇帝,国号_______,定都______
221年,_______在_________称帝,史称______________;
222年,________称王,国号_________,后定都___________, 河南河北208年官渡曹操208刘备诸葛亮孙权诸葛亮周瑜赤壁周瑜曹丕魏刘备成都蜀孙权吴建业洛阳要求:
1、时间10分钟
2、【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交流,每个组员都积极发言,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
3、红笔纠错,标明重点和疑惑,并等待展示与点评。激情投入,小组讨论 高效展示 精彩点评展示要求
①运用双色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注意做题方法及规律总结(可板书)②规范快速,答案要序号化、要点化,争取脱稿展示。
③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整理合作探究部分的答案,记忆基础知识,并关注各组板书内容,准备补充质疑、点评。点评要求:
① 面朝同学,脱稿,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② 点评抓关键点(书写、内容重点及自己的质疑补充)。 东汉末年概况政局---军阀---生产---百姓---遭到破坏割据混战混乱流离失所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东汉末年的景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袁绍曹操 官渡之战十万人三四 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一: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曹操:政治: (1 )挟天子以令诸侯
(2 )重视人才 (许攸)经济:招募流亡的农民垦荒,组织
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军事:战术得当(火烧乌巢)袁绍: 骄傲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后的第6年,即建安207年,53岁的曹操曾作诗《龟虽寿》,其中有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你认为曹操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他又有怎样的千里之志、不已壮心呢?
统一中国二、赤壁之战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赤壁之战 二十万五万以少胜多作用: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8年火烧赤壁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3 、孙刘联军及正确战术; 为什么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取胜,而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合作探究二: 总结:200年袁绍曹操袁绍失败
曹操胜利
208年曹操孙权刘备5万20多万3-4万10余万 曹操失败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骄兵必败我们宣誓: 做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牢牢记住毛泽东同志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一个勇于创造、刻苦拼搏、谦虚好学的人。三、三国鼎立的形成2、三国经济的发展1、三国的形成 请结合课本上的描述,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简要示意图,要求能体现方位,并标明政权名称。我是小小设计师合作探究三:魏蜀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成设计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形势图1、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出现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的现象。翻车屯田四、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2、蜀国的治理与开发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3、孙吴开发江南课堂回味历史使人智慧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魏 蜀 吴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222年三国鼎立小结: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BA B 当堂检测4、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
A.曹操??????B.刘备??????
C.孙权??????D.诸葛亮
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DB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
7、“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AA 随堂检测答案1 、A 2、C 3、D 4、C 5、A 6、A
7、D
8、A 魏 B 蜀 C 吴 a 洛阳 b 成都 c 建业
9、(1)魏 蜀 吴 (2)周瑜 (3)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
结果:曹操失败 孙刘联军胜
(4)官渡之战
(5) (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视人才
(2)经济:招募流亡的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3)军事:战术得当(火烧乌巢)


【课后拓展】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表格,统计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内容包括:战役名称、作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