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9 12: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三国与民族大融合[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8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本课重点介绍了两次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介绍了三国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后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但大多来自影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赤壁之战教学难点:对曹操、诸葛亮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我国历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导言部分,看一看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开始──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二、赤壁之战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江北的军事要塞都被曹军占领。曹军居高临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柴桑,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同曹军初战赤壁被打败了曹军的先头部队,曹军从赤壁(长江南岸)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2、赤壁之战① 过程② 结果③ 历史作用④ 曹操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写出曹操诗《龟虽寿》(摘抄)中的句子,并提问:“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表现了曹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提出思考题:“《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的内容后,你对这种说法持什么态度?”借此对曹操进行评价。(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曹操的举措、统一北方的历史作用、在为统一大业奋斗的精神以及评述者的阶级立场等方面进行讨论,证明历史中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指导学生填充下列表格国家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建业 孙权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强调: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教学小记:
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渗透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