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共24张PPT)浙科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共24张PPT)浙科版(2019)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基因
性状
组成

控 制
DNA是遗传物质
第三章第一节1
学习目标
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实验分析中,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认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0世纪中叶,遗传的科学问题和肺炎的医疗问题合力揭示了基因的物质基础。
而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活动1: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思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研究肺炎致病性细菌过程中,分析不同类型病例分布后推测不同型的肺炎链球菌可能会转化,之后设计了“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阅读教材49页图3-1,讨论以下问题并回答:
1.第①组、第②组的对照实验说明了什么?
2.第①组、第③组的对照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假设是什么?请说明依据。
S型菌有毒,R型菌无毒
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




S型菌可以让R型菌转化为S型菌。
因为组③做了“死的S+活的R”
而没有做“死的R+活的S”
活动1: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思
5.格里菲思的假设是否成立?依据是什么?
6.实验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假设成立。因为④的小鼠死亡
细菌培养技术
细菌分型技术




小鼠是否致病死亡
4.实验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什么?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研究肺炎致病性细菌过程中,分析不同类型病例分布后推测不同型的肺炎链球菌可能会转化,之后设计了“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阅读教材49页图3-1,讨论以下问题并回答:
如何确定转化因子?
【研究思路】
分离各种物质,单独看某物质是否具有转化作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具体技术】
1.破碎细胞,离心分离各种物质
2.破碎细胞,加酶水解某种物质
请讨论确定转化因子的思路?
【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主要成分
S型肺炎链球菌
活动2: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艾弗里等人
主张
证据
推理
请分析教材49-50页图3-2实验并讨论,写下你的主张(结论)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主张?为什么?
DNA是转化因子
①②④组R型菌没有转化
③组R型菌转化
因为加入DNA后发生转化,而不加或用DNA酶降解DNA后,不能实现转化,说明转化过程与DNA高度相关。




艾弗里等人
DNA是转化因子
你们DNA里混了蛋白质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某些人
我们用了DNA酶
你们DNA酶里有其他酶
争论
思辨:下列支持DNA或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依据是?
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氨基酸有20种,可以有无限数量的排列。
DNA是“小分子”,仅4种核苷酸,结构“简单”。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长链,分子量很大
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 DNA 含量相同,而体细胞 DNA 含量是精子 DNA 的两倍
转化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低于 0.02%却仍有 转化活性
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思辨:下列支持DNA或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依据是?
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氨基酸有20种,可以有无限数量的排列。
DNA是“小分子”,仅4种核苷酸,结构“简单”。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长链,分子量很大
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 DNA 含量相同,而体细胞 DNA 含量是精子 DNA 的两倍
转化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低于 0.02%却仍有 转化活性
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小结
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
DNA是肺炎链球菌转化中的转化因子
基础训练
P28
D
B
基础训练
P29
C
B
DNA
蛋白质
多糖
DNA酶
不能
遗传变异
把S型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中的作用
DNA的纯度、受体菌的状态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相辅相成,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需要基础科学的研究。
科技创造并保护美好生活!
思辨
1.为什么噬菌体先要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培养?
2.经过检测,放射性同位素35S出现在试管的什么位置,说明什么?放射性同位素32P出现在试管的什么位置,说明什么?
活动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赫尔希&蔡斯
请阅读教材51页资料,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获得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S在上层说明外壳未进入细菌,
P在下层说明DNA进入细菌
3.为什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主要有哪些技术达成实验目的?
活动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赫尔希&蔡斯
请阅读教材51页资料,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给了子代(复制);(2)控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最终形成子代噬菌体。
离心
同位素标记
基础训练
P30
细菌
不含
附着在细菌上的物质
细菌
悬浮液
沉淀物
DNA
基础训练
P30
C
C
细菌
头部
尾管
尾丝
DNA
100 nm
T2噬菌体
组装
释放
合成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DNA注入并降解宿主DNA
吸附
1
2
4
5
3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增殖过程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蛋白质
烟草花叶病毒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RNA
壳粒
壳粒
DNA
糖蛋白
18×250 nm
70–90 nm (直径)
糖蛋白
80–200 nm (直径)
80 × 225 nm
套膜
RNA
壳体

DNA
尾管
尾丝
50 nm
50 nm
50 nm
20 nm
(a) 烟草花叶病毒
(b) 腺病毒
(c) 流感病毒
(d) T4噬菌体
常见病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