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02 16: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云中歌》人物服饰《云中歌》人物服饰《卫子夫》人物服饰西汉服饰原来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祖的智慧真高!
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制造这么精美的衣服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Hello,大家好!
今天由我们为大家展现汉代的经济生活。
看在我们这么卖力的份上,请认真哦。人物档案
姓名:小云
生活时代:西汉
身份:平民之女
居住地:长安城外,与祖父母同住
家庭成员:父母、兄长
又是新的一天。今天就到祖父的田里看看,然后进城里探望父母兄长吧……小云的一天……天亮了,起床吧!祖 父 的 田 产 小云来到农田里,发现农民们已经干的热火朝天,有的正在翻土,有的正在播种,而远处大片的庄稼随风波浪起伏……农业·生产工具打制
石器青铜
农具铁
农具磨制
石器牛耕 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犁壁的发明是耕犁的一个重大发展。比欧洲早近一千年。直辕犁农业·耕作技术 1971年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展现了传统耕作技术——“二牛抬杠”。这种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比以前二牛二人的耕作方法,节省了人力物力。
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见到。农业·生产工具耧(lóu)车(西汉)
新型播种工具,可播麦、豆、高粱等。据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现代播种机械比一比:哪一种播种方法更有效率?
撒播:
手工点播:
机械播种(耧车):发芽后长成植株时,聚集在一起,互相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且难以除草。费时费力省时省力,工整,效率高。生产工具先进。
一、农业·农作物种类半坡人,粟河姆渡人,水稻粟水稻小麦桑树长 安 城 内走在长安城的宽阔笔直,
两旁绿树成荫的的街道上,
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小云不禁感叹:
“天子脚下,繁华百倍于地方!”人口约50万父 亲 的 成 衣 铺 今天天色正好,行人如织,
成衣铺的生意一定不错,
我得快点过去,分担一些。 父亲的成衣铺在……商业区动脑筋:
从位置看,“市”位于城市的中
心还是边缘?这说明了什么?
又为什么有墙围起来?边 缘(西北角) 说明西汉政府并不重视商业,甚至有意抑制。 方便官府控制和管理。坊市分开 父亲,女儿来了。小云,你来啦。正好,
今天铺里进了一批新成衣,
大受欢迎,你快去帮你兄长。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
襜褕﹝直身的单衣﹞、襦
﹝短衣﹞、裙。汉代因为织
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
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
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上 衣 下 裳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这些丝绸和衣服,制作精致,各式各样的花纹美丽无比。其中的一件素纱衣,薄(báo)如蝉翼,重量不到50克(不到一两),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最轻薄的衣服。手工业·丝织技术你知道吗?
这些美丽的花纹是用什么
方法织出来的?素纱衣的
存在说明了什么?提 花 机说明丝织技术高超 这是最新的款式,得
要一百 。这裙子这漂亮!
姑娘,这裙子价值几何?我买了。五铢钱商业·汉武帝的商业政策认识“商业”
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到了西周,商业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然是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大商人有郑国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汉武帝初年,中央财政“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征战、治国 大意是说:“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奴役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屯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具体措施:
①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重农抑商:商人及其子孙不许当官,加倍收税,禁止穿丝绸和乘坐马车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
长 的货币。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
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
统天下。(“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这提花机制作的衣服真美,
那么快就卖完了。大兄,父亲
说你被征召去东郡(今河南)
修筑河堤,真的吗?嗯。黄河泛滥多年,现在
陛下终于要治理黄河,
百姓之幸。 事关万民,匹夫有责。大兄你放心吧,
我会好好协助父亲做好铺里的工作
的。等你平安归来。农业·水利工程世界第五,
中国第二世界第三,
中国第一下中上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航拍黄土高原之上的九曲黄河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汉武帝年间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田蚡卿,言之有理。堵 塞八十年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大水灾。
汉武帝有迷信思想东汉明帝 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八百年,黄河没有改道。
王景,疏通动脑筋:
你认为黄河下游经常泛滥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改善的办法?保护“母亲河”,儿女有责!上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水量大,水压大某些河道相对狭窄植 树建水库、大坝拓宽河道,
开辟支流对症下药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定西讯(记者 王雨)定西市围绕“打造黄土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植树造林工作高潮迭起。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封育26万亩。河南小浪底水利工程洛水 白渠建于汉武帝年间(公元前95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名白渠。这是继郑国渠(秦王嬴政时)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白渠与郑国渠合称为郑白渠。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书·沟恤志》人物档案
姓名:小萱
生活时代:东汉
身份:平民之女
居住地:洛阳城里
家庭成员:父母、兄长
小萱的一天…… 又是新的一天。今天就到出门逛逛街,然后出城到父亲的冶铁工坊去看看吧……小萱的一天……天亮了,起床吧!长 安 城 内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洛阳迅速发展,人口多达百万。好多人啊。
还是不逛了,出城吧。父 亲 的 冶 铁 作 坊小萱来到作坊,看见工人们正忙于冶铁,水里的水轮正运转着……二、手工业·冶铁技术打制
石器青铜
农具铁农具磨制
石器牛耕考考你:
你知道在古代,铁是怎么
生产出来的吗?汉代人
们采取什么方法冶铁?加热,反复捶打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人力鼓风动脑筋:
你认为水力冶铁有什么好处?《后汉书》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充分说明了水排( )
①能够节省人力
②是用水推动其转动的
③专门用来制作农具的
④有利于推动两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 结两汉经济法发展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种类:手工业:商业汉武帝治理黄河(堵塞);80年汉明帝是王景治理黄河(疏通);800年耕犁安装犁壁;耧车二牛抬杠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桑麻丝织业——提花机,丝织技术高超冶铁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铁措施:中央统制货币—五铢钱;盐铁官营;
重农抑商商业都市—长安、洛阳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
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东
西不方便。鸟有益鸟、
有害鸟,捕杀害鸟
是不对的。活动与探究动脑筋:
你认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农 业手工业商业活动与探究动脑筋:
结合所学,请说说两汉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得到改进。活动与探究1、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__________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__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钱币:__________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________我是答题小能手!提花机水排五铢钱长安、洛阳2、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
A.文化区 B.生活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3、汉朝时期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4、下图是“汉代牛耕图”,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是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叫
A.直辕犁 B.曲辕犁
C.二牛抬杠 D.耧车
5、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去黄河下游考察,察看黄河大堤,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汉朝时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明帝 D.汉景帝6、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 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7、下图工具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主要用于哪个方面( )
A、东汉 播种 B、西汉 播种
C、东汉 耕地 D、西汉 翻土
8、下列对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朝的时候,小麦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B.两汉之际,从官员到天子都经常乘牛车
C.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
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9、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End感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