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奇闻趣事 近日,微雕艺术家李期慈制作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像粒米象牙片顺利完工。
该作品在6毫米乘3毫米的椭圆形特制象牙片上刻制了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及康德十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彩色肖像,制作耗时近2个月。
这十位文化名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被列为首位。导语: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 瓦解和 的形成时期。在军事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思想上出现了“ ”的局面。从而涌现出许多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 、 ;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如 、 ;独树一炽的思想家如 、 、 、 、 、 、 ;
他们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的光辉事迹。他们的智慧、胆识、思想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并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齐桓公晋文公百家争鸣庞涓孙膑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庄子 孙武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会诸子百家,悟思想星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一、诸子百家之道家始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哪个学派谁的思想?
??
(2)这句话表明这位思想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表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著作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人物介绍 出 生
据传,在商朝阳甲年,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又称玄妙玉女)腹中。理氏(玄妙玉女)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二)轶事典故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
在现时的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2007年,在已有多种英文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道德经》译本的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个出版商所争夺,最后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出版权。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三)名垂青史 河南省鹿邑是史有明载的老子故里,公元前571年的农历2月15日,老子诞生在这里的厉乡曲仁里即今天的鹿邑县太清宫镇。
2001年,鹿邑太清宫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老子故里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12年2月23日,中国民间协会经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决定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鹿邑还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的发源地,是全球李姓华人寻根问祖的胜地。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孙的先祖,据《李氏祖脉源流》记载,老子被唐朝帝王李渊、李世民追认为李姓始祖。
据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李姓在全国人口中约占汉族人口的7.9% ,已达9500万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李姓已超过一亿人。 4月3日上午,来自台湾、金门、福建各地近400名李氏宗亲代表在海沧信王庙齐聚一堂、互诉衷肠,共同弘扬老子文化并举办厦门李氏委员会周年庆。
据厦门海沧姓氏源流研究会陇西文化分会暨李氏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鲁闽介绍:老子李耳,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李氏的始祖,今年是老子诞辰2586周年。
老子塑像老 子二、诸子百家之儒学始祖阅读材料,结合预习所得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请回答:
材料一出自何处?这是谁的言论?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答:①以上材料出自《论语》。②这是孔子的言论。③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为政
以德,克己复礼。孔子像 材料二: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三: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主,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①孔子创办私学,主张老师要有教无类,因材思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避免简单贴标签,应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一面。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孔子的历史地位。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整理编成《论语》。南宋时被编入《四书》,与《孟子》、《大学》、《中庸》成为儒学最重要的文献,《论语》为《四书》之首。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一)人物生平 1、政治思想(治国理论):“仁”和“礼”
孔子提出“仁”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主张“爱人”,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二)思想主张 思想核心2、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二)思想主张 万世师表!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阶级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提倡“有教无类”,不问贫富贵贱,从而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大多出身贫贱,出身贵族的不多。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出 处:《论语·先进篇》译文: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走进来,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认为应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讲学图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三)轶事典故孔子相师
一日,孔子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tuó)。”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为难项橐,但是都被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东周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鲁哀公,尼父;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东汉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褒尊侯;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北魏孝文帝,文圣尼父;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先师;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先圣;
隋至初唐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废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渊配享。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宣父;
唐朝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690年),武则天,隆道公;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玄圣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西夏人庆三年(1146年),西夏仁宗,文宣帝;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大成至圣先师。
历代追谥(四)流芳千古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名人评价祠 堂
孔子祖先为春秋时期宋国人,其祖居地及祖坟仍在此地。孔子成人以后知晓河南省夏邑王公楼村为自己的祖籍,时常回祖籍祭祖省亲。孔子把这个地方叫做“还乡里”。后人思而立祠以祀之,因而取名“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坛、两殿、四门及碑林等。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由曲阜到此定居,对孔子还乡祠修复扩建。中国各地都兴建有孔庙,唯独此处还乡祠与孔子渊源深厚。
2008年6月16日,孔子还乡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世纪念孔 庙
孔子庙即孔庙,是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
自汉代以后,各地祭孔活动延续不断,在各地逐渐建成孔庙。其中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的孔庙为本庙,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
曲阜孔庙初建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为孔庙的本庙。本庙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
1994年12月,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泰安岱庙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 府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孔子嫡裔孙有世袭的爵位,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以后的封爵是“衍圣公”,其职责为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故“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我国现在唯一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孔府的现有规模形成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场大火把孔府的内宅一扫而光,因此留下的明代原物主要是内宅以外的部分建筑物。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曲阜三孔 9月28日,正值我国文圣、著名教育家孔子诞生2566周年纪念日,在有“三国”古都之誉的湖北省鄂州市,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专家、学者和嘉宾云集寒溪书院,一同祭奠孔子诞辰2566周年。
当天,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祭孔大典,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敬献花篮、笙歌礼乐等仪式外,10名2岁至4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朗诵《孔子赞》,尤为引人注目。祭孔学孔 知儒行儒——
本报讯 (记者 孟志远)琴声悠悠,衣袂生辉。9月28日上午,全省各界代表、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太原文庙)大成殿前,隆重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6周年”活动。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学学说的创始人。从2005年开始,在我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太原文庙已经连续十年举行祭孔活动。
巴西全国9所孔子学院的中、外方院长及中国国家汉办代表29日聚首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就教学质量及加强对外合作等议题交流经验和体会。
里约天主教大学校长若萨法在联席会议上说:“对于巴西来说,从前的中国是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现在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让我们感到越来越近。在巴西任何一家商店都有中国商品出售。除贸易外,孔子学院更是成为两国学术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哪一位军事家的话?他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2、这句话出自他的哪一部著作?
3、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三、诸子百家之兵家鼻祖孙武、战国《孙子兵法》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的人,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一、战略运筹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二、作战指挥
军形篇
兵势篇
虚实篇
三、战场机变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四、军事地理
地形篇
九地篇
五、特殊战法
火攻篇
用间篇 阅读下列材料: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的言论?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2、你如何认识他的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四、诸子百家之墨家始祖墨子兼爱非攻。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据说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一)人物介绍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木匠出身的公输盘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楚国要去攻打宋国。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公输盘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公输盘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二)轶事典故“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何时何人说的话??
?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古人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砍伐树木要有季节限制,树木不能过分砍伐。五、诸子百家之儒家亚圣这是战国时期孟子说的话。爱护环境,不践踏花草,不乱扔垃圾……。(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还有哪些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治国理论:“仁政”治国。
继承孔子学说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一)人物介绍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二)轶事典故断 织 喻 学
孟子少时曾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宋朝元丰六年(1083年) 宋神宗,邹国公;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 元文宗, 邹国亚圣公;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奉为亚圣;
明景泰2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一直到民国3年,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民国24年改称亚圣奉祀官。历代追谥孟 庙
又称亚圣庙,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南,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
孟庙呈长方形,院落五进,殿宇64间,占地60余亩。亚圣殿为庙内主体建筑。据记载,历代重修,达38次之多。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殿7间,高17米,横宽27米,进深20米,檐下八角石柱26根,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寝殿等,庙内共有碑碣石刻350余块。六、诸子百家之法家圣贤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说明他什么思想?
2、你认为他的思想与哪一学派有渊源?
3、这一学派的代表人还有谁?他有什么主张?这句话是商鞅说的,说明他主张改革。法家韩非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法家学派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商鞅等人。到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本是韩国的王族贵人,但是,他的理论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后来这些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完后,发出了“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但韩非在出使秦国时,没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贾陷害,最后自杀于秦狱中。韩非虽然一生都没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著成了流传千古的《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二)韩非其人 韩非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
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严刑重罚。(三)治国理论毛泽东在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时批注道:韩非子……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梁启超则提出“只有法家的法治主义才能救中国”。(四)后人评价小 结孔子仁和礼;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论语》孟子仁政治国;民贵君轻;可持续利用资源《孟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荀子》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互相转化《道德经》庄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韩非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韩非子》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墨子》1、如果你是诸侯国国王,孔子、韩非向你自荐自己的治国策略,你会选择谁?为什么?讨论与深化 选择韩非。
因为韩非提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我的利益;而孔子尊崇周礼,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损害我的利益。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会出现“百家争鸣”这一局面?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兴起。各国改革,需要大量人才,允许民间议论政治,士人们也希望推广自己的思想。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
3、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孟子:仁政治国墨家:兼爱、非攻法家:以法治国道家:辩证看待事物的方法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1、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以下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入围人员:
人与自然——( ) 法制在线——( )
军事天地——( ) 教育论坛——( )活学活用孔子庄子韩非孙武2、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3、《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
A.因循守旧的思想 B.宽厚仁慈的思想
C.消极避战的思想 D.贪图享乐的思想4、自巴基斯坦(2010年)7月份遭遇特大洪灾以来,中国政府、军方和民间迅速向巴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5、2015年8月12日,天津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此事件中的相关人员要受到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你认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下列哪一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有教无类
C、当仁不让于师 D、因材施教
7、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浯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启发诱导 B.温故知新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8、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儒家孔子墨家墨子The end,thank you!请欣赏歌曲!
《孔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