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原始记事方法——结绳记事一、文字的演变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
,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
随物众寡”,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
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二)文字的雏形——原始符号 1952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30个文字符号,由于这些文字符号刻划在陶钵口沿上,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 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
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
邑之一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后经研究初步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三)文字的成熟——甲骨文 如今看到的,已经初
具规模、比较完备的文
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
屯村发现了许多龟甲和
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发 现 过 程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几十年来,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约有十五万片,已经发现将近五千个单字。据统计,其中能认识的和能定为汉字者共1723字,未能认识和未能厘定的单字共2549字,另有合文371字。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比如:要去打仗,能不能战胜对手?今年的小麦,能不能丰收?甚至连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
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推算汉字已经约36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600年以前。释 义:(四)文字的发展——金文…… 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
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
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
甲骨文规范,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帛书
写在帛上的文字。帛的本意为白色丝织物。由于帛的价格远比竹简昂贵,它的使用当限于达官贵人。
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1942年9月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子弹库楚墓。大、小篆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称为大篆。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大篆《散氏盘》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三是平衡对称。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隶 书
小篆虽然规范,但写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对文字这一传播思想记录语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于是又产生了新的字体——隶书。
相传隶书的创始人是程邈,因他得罪了秦始皇,下了监狱,在狱中用了十年的工夫,整理出一套应用简便的新字体,被后人称为隶书。秦始皇很高兴,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成熟,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时的隶书已写得相当美观,留下了许多名碑,如《张迁碑》、《曹全碑》等风格各异的杰作,至今仍是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曹全碑》楷 书
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
草书并不是在楷书出现以后才有的。“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无论哪种字体写得潦草,都算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是汉代才有的。到汉末,草书才大为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还有小草。行书
这是介乎楷、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之末。繁荣时期是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说明文字的发展规律是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
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五)造字方法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日食
又作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二、神奇的天文现象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
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夏朝)的一次日食。
《诗经》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776年(西周)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最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商朝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169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开始研究彗星,发现有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
中国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据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农历又叫“ ”,相传 时已经有历法。
时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根据甲骨卜辞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月有大小,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为十二月,加起来只有354或355天。为此,通过增加闰月的办法加以协调(置闰的周期约为十九年七闰)。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全年约384天。
三、历法的诞生考考你:你知道今天是农历几号吗?夏历夏朝商代 时代,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战 国 古今中外有多种历法,不过不管有多少种历法,都可以把它们分别归到以下三大系统中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这是因为计算时间,要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要么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要么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前者属于阳历系统,后者属于阴历系统,调和者则属于阴阳合历系统。 全世界通用的历法称为公历,它实质上是一种阳历。
中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当时仍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某天,小明发烧了,小明母亲决定带他去看西医,但奶奶不同意,她觉得看中医更好。婆媳俩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代沟 所谓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四、古老的医学观气色听声息询问病症摸脉象扁 鹊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这句诗出自谁的哪部作品?
2、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结合材料,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诗人。五、创新的文学,不屈的屈原《离骚》意思: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
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楚 辞人 物 评 价
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流芳百世 原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又称清烈公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六、钟鼓之乐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周晚大篆形成了。??
古人观天很注意,?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战国二十四节气。??
战国名医是扁鹊,?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楚国诗人叫屈原,?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小 结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半坡原始居民?B.黄帝时代??C.夏朝?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课堂巩固DA3.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C.春秋??D.战国?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 ?D.李时珍AC读下图,请答:
???????????
(1)上述文字是甲骨文12生肖,你能将他们—一对应吗??
(2)从上图中你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3)结合课文中列举的甲骨文字,说说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