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示范课基本数据汇总表
设区市教育局(省属中小学校)(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主讲教师姓名: 刘静 联系电话 QQ 电子邮箱:
示范课名称
(含教材版本、册次、课文标题)
承担学校
学科
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不超过300字)
示范课简介及授课特色
(不超过500字)
备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三明市列东中学
历史
刘静 二级教师
2013年 获校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2013年 获梅列区中小学新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二等奖。
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大部分学生都看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且在初一语文课中学过《观沧海》、《龟虽寿》,对本课内容中的曹操、赤壁之战等人物和事件有一定了解,也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节课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视频观看、话说故事、历史小品剧等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展现的空间。
但文艺、影视作品中的三国人物、事件和历史上的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制造“矛盾”、设疑启思、呈现战争动态示意图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密性和组织性。
注:1.元数据表单须在excel文档中填写。
2.示范课、PPT(课件)、教学设计、本表的电子版应以独立方式压制在光盘中提交。
3.本表上传一份到158713019@qq.com。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三明市列东中学 刘静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时期实现的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课本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小说、影视剧、游戏等形式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较为熟悉,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课本剧表演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2)直观演示法:通过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3)情境法: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4)其他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
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 学
阶 段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5分钟)
播放歌曲《曹操》,学生欣赏后,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三国又是怎么形成的?三国的形成又与哪些人物有关?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30分钟)
(一)官渡之战(12分钟)
1.官渡之战的背景
教师展示图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讲解东汉末年形势,得出军阀混战,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破坏的结论。让学生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图中找出势力相当的两个军阀(袁绍和曹操),并结合教材找出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政治、经济方面)。
2.官渡之战
教师讲述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袁绍亲率大军向曹操发动进攻,发生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课件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教师讲述战争经过)。学生表演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让学生从中得出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学生通过完成下表掌握官渡之战。
引用曹操诗句引导学生想象北方黄河流域的凄凉景象,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使学生更易理解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表演、阅读和老师的提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曹操胜利原因的探究,使学生领会人才的重要性和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30分钟)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30分钟)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官渡之战
?
?
?
?
教师小结: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
[过渡]:教师展示诗句《龟虽寿》,问“壮志”指什么?为统一天下,曹操于208年,挥师南下。
通过表格形式,落实本课的重点。
联系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0分钟)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教师讲解曹操挥师南下遇到了阻力,南方有两股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教师展示《南方三州地图》及《三顾茅庐》图片,讲述战前形势并指导学生说故事“三顾茅庐”, 得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力量不断壮大的结论。
2.赤壁之战
教师讲述为抵挡曹操的进攻,南方的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抗曹,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发生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课件动态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教师讲述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讲述涉及到的成语、歇后语故事,并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赤壁之战,并从中得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通过完成下表掌握赤壁之战。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赤壁之战
?
?
?
?
[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所以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通过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曹操失败和孙刘取胜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8分钟)
1.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师提问是哪三国(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看图回答)。学生通过完成下表掌握三国的知识。
政权
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今名)
魏
?
?
?
蜀
?
?
?
吴
?
?
?
2.三国经济的发展
教师讲述三个并存的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学生阅读三国经济发展情况后回答)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重点内容:
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作用
官渡
之战
?
?
?
?
赤壁
之战
?
?
?
?
要求学生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激发创造思维。
教师总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表格总结归纳,形成系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通过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延伸
(5分钟)
看图分析(课件显示诸葛亮与周瑜作品图像)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通过解决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一样吗,为什么?等问题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板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战前形势
2、战争概况: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3、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2、概况: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3、作用: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魏、蜀、吴
2、三国经济的发展:吴国到达夷洲(台湾)
作业布置
《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第18课
[教学反思]
课件29张PPT。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开荒屯田xié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①军阀割据混战2.战争概况:曹操势力的壮大,威胁袁绍一、官渡之战1.战前形势:②十万人三四万人曹 操袁 绍
官渡官 渡 之 战以少胜多公元200年延津乌巢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请欣赏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VS为什么曹操能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曹操重用人才,虚心听取意见200年袁绍
—曹操曹操以少
胜多为曹操
统一北
方奠定
了基础官渡
之战2.官渡之战概况:作用官渡之战后天下形势示意图曹操势力 《龟虽寿》
曹操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统一天下二、赤壁之战 孙权割据
扬州地区刘璋割据益州地区 刘表割据
荆州地区南方三州地图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看图说话三顾茅庐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赤壁之战 208年以少胜多二十万五万曹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为什么赤壁之战中在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会失败呢? 动脑筋VS官兵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
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战略得当,组成联军;
战术得当,采用火攻;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孙刘
联军: 曹操:208年曹操—
孙权、
刘备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
基础赤壁
之战2.赤壁之战概况:作用曹 操孙 权刘 备三、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221年222年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1.三国鼎立: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蜀锦行销三国2.三国经济的发展: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208年曹操—
孙权、
刘备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
基础赤壁
之战200年袁绍
—曹操曹操以少
胜多为曹操
统一北
方奠定
了基础官渡
之战小结:相信你能行! 221,成都 222,建业220,洛阳曹丕刘备孙权三国鼎立示意图 魏蜀吴 课堂延伸比一比(1)右图中的人物,
看上去谁年龄大?(2)你能说说文艺作
品中得人物形象与历
史的实际情况为什么
会不一样吗?诸葛亮周瑜 文学作品为情节需要可以虚构,且带有个人感彩,故其中的人物形象会与历史真实情况不一致。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
A.刘备与孙权??????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所说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DBD4.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
5.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DC 今日作业完成《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
第18课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