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7 13: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昭君出塞西施浣纱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录
目历史名人馆 人物档案
姓名:冒顿
性别:
生活时代:
职业:
民族:
成就:男秦汉之际单于(chányú)匈奴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强大国家。 人物档案
姓名:卫青
性别:
生活时代:
职业:
民族:
成就:男汉武帝时期武将汉族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卫青(?—前106年),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击匈奴的序幕,收复河套地区,击溃单于。卫青善于骑兵奔袭战术,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人物档案
姓名:霍去病
性别:
生活时代:
职业:
民族:
成就:男汉武帝时期武将汉族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军事家。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大捷而归。因功冠全军,故被封为“冠军侯”。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武帝很悲伤,追谥为景桓侯。?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前119年卫青前119年霍去病漠北战役阅读材料: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歌》
译文:失去了焉支山,我们放牧困难,生活贫困,妇女们因过着穷苦的日子都没有好的容颜。失去了祁连山,使我们丧失了良好的牧场,牲畜不能繁殖。我们是多么凄伤啊!
请回答: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其造成什么影响?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P79第一段最后一句)。但西汉国力也大为消耗。 人物档案
姓名:王昭君
性别:
生活时代:
民族:
事迹:女汉元帝时期汉族汉匈和亲——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前33年)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
自亲。
——班固
《汉书·匈奴传下》考考你:
这里的“单于”是谁?
汉元帝把哪一位女子
嫁予他?呼 韩 邪王 昭 君昭君故里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王昭君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昭
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
之情,便在弹起琵琶,曲哀人艳
,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
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P80 )
材料二:“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P80)
(译文:到孝宣帝的时候,上承武帝奋勇攻击匈奴的余威,正碰上匈奴百年不遇的厄运……(匈奴)臣服于汉朝廷。当时边境城市安宁,牛马遍野,三代没有狗儿狂叫之类的警报,百姓不服兵役。) —班固《汉书·匈奴传下》
问:根据以上材料,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昭君和亲,促进了汉、匈奴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又称“青冢”,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
说中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
浩特市南郊,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
。墓体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
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墓青冢由来
“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茵。窦固、窦宪二、汉匈民族关系的演变国家贫困
(敌强我弱)防御为主
屈辱和亲国力强盛
(敌弱我强)积极反击友好和亲敌弱我强思考: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从
和亲变成反击的原因是什么?因弱而和因强而战和小 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两汉时汉匈民族关系的演变匈奴的兴起汉初和亲政策匈奴经济发展冒顿单于统一蒙古匈奴的风土人情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昭君出塞东汉反击匈奴看图说话:
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刻的文字都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和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活 动 与 探 究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湾汉墓出土说明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密切。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了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探讨学习:如何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
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当时,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非正义之战,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 )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汉高祖 D.呼韩邪单于 小 试 牛 刀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4、汉武帝是一位对匈奴态度强硬的皇帝,他曾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回了(  )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5、汉乐府有诗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首诗反映了在汉军打击下,匈奴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汉高祖时 B.汉景帝时 C.汉文帝时 D.汉武帝时
6、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的将领是( )
A.张骞、班超 B.霍去病、蒙恬
C.卫青、霍去病 D.卫青、蒙恬7、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有一座西汉墓,墓碑上写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中“胡汉和亲”发生在( )
A.汉武帝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 D.汉元帝时
8、汉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无误的是( )
①老大被征去治理黄河 ②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③老三在家用提花机纺纱 ④老四利用水排浇庄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9、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是汉朝为了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年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请完成:(1)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霍去病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史学家翦伯赞
请回答:
1、这几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2、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3、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为什么? 作者对昭君出塞持赞许的态度。
“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此以后,汉匈关系密切,互市兴旺,往来增多,友好相处了四十年。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谢谢观赏!Thanks!一、匈奴的兴起蒙古草原阅读材料:
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兒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班固《汉书·匈奴传上》
请回答:匈奴族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他们追寻着水草而迁徙,没有城郭和经常居住的地方,不搞农业生产。没有文字和书籍。儿童即能骑羊,拉弓射击鸟和鼠,稍微长大就能射击狐兔,用作食物。成年男子都能拉开弓,骑着战马。 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P77第一句);
是一个骁勇善战,善于骑射的民族。 冒顿原为太子。后来他父亲头曼单于想另立所爱瘀氏(yān zhī匈奴皇后)的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冒顿即已来到月氏当了人质,而头曼却急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
头曼单于认为他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冒顿制造了一种响箭鸣镝[dí],严格训练卫士,下令说:“(我)鸣镝所射而(部下)不悉射者,斩之。”岌 岌 可 危 冒顿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跟着射,被他杀了。之后,他先后射击自己的良马和爱妻,不跟着射击的,都被杀了。再过些日子,冒顿在打猎时,射击单于的良马,部下都跟着射。于是冒顿知道这些人都是可以用的人。
他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的头,他的部下也都跟着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之后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鸣 镝 弑 父 冒顿当了单于后,攻灭东胡,西击月氏,北服浑瘐、屈射、丁令、鬲昆、薪犁,南侵中原,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第一次统一,开辟了匈奴最强盛的时期。
《汉书》载:“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诸夏为敌国。” (大意:到了冒顿做单于,是匈奴最强大的时候,北方各少数民族都服从他的统治,与南边的华夏各族为敌国)
统 一 蒙 古思考: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人数多达三十万。(P77绿色段) 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单于借机扩张势力,渐渐越过黄河,威胁中原。议一议: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
?畜牧业发达,牲畜遍野;
?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铁业;
?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
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P78第一段)二、汉匈民族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
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
——班固《汉书·匈奴传下》
请回答:1、汉初,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天下初定,汉朝刚经历了在平城被匈奴围困的灾难(白登之围),所以刘邦听从他(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商议和亲,送给单于金银粮棉,希望能够使边境安定。
孝惠帝、高后的时候听从匈奴,不敢违抗,匈奴的侵掠却一点儿也没减少或停止,而单于反而更加骄狂。
到了孝文帝时,舆匈奴互通贸易,开放边境市场,把汉朝公主嫁给单于,增加送给匈奴的财物,每年要花一千金子,匈奴却屡次违反和约,汉朝边境屡遭侵害。 匈奴南犯,边境冲突2、面对匈奴的侵扰,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和 亲3、什么是“和亲”? “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P78绿色字)4、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这能使汉、匈化干戈为玉帛吗? 国力不足。
"和亲"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秦末汉初匈奴屡次南犯西汉国力不强,相对匈奴处于劣势对匈奴的骚扰,西汉该怎么办? 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 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考考你:
1、“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
2、汉武帝时期,西汉是怎样一种情况?
汉武帝时期 汉初60余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富裕,国力增强。犯大汉者,
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