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强化练习题--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强化练习题--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28 21: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1.金鱼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性状各异的子代。基因重组的意义是(  )
A.为进化提供物质基础
B.保持生物性状
C.减少后代数量
D.改变自然环境
2.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3.(2022浙江杭州期末)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所示为其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前期Ⅰ
B.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MⅠ过程
4.交换是基因重组的基础,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C.甲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题组二 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5.(2023浙江宁波期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两种可遗传变异,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B.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也有可能发生突变
C.某个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多个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
6.(易错题)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而基因重组是定向的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改变基因型
D.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基因间重新组合
7.如图是某动物(AABb)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子代
题组三 杂交育种
8.(2022浙江杭州六县九校联盟期中)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杂交育种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集优等优点
C.杂交育种通常需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过程
D.“海水稻”的培育必须经过去雄等操作
9.生物兴趣小组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植物进行杂交育种实验,下列关于他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要获取aabb植株,可从F1中直接选育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
B.要获取AABB植株,可从F2中选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
C.要获取AaBb植株,可将亲代上所结的种子直接保存进行播种
D.要获取AaBb植株,可将亲本保留起来进行年年制种
题组四 转基因技术
10.(2024浙江舟山月考)不同物种之间很难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下列可以打破物种界限进行育种的方式及原理是(  )
A.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B.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基因突变
D.转基因育种、基因重组
11.如图1、2、3表示三种基因重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1所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图2所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3所示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
D.图3所示基因重组只有在人工条件下才能实现
12.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使生物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
B.转基因生物原有遗传物质组成发生改变
C.转基因技术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
D.转基因技术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13.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毒蛋白基因
B.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油菜受精卵,也可以是体细胞
C.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种植过程中减少了农药等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D.转基因抗虫油菜种植时,菜青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彻底消灭菜青虫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基因重组及其应用
1.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6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2.现有基因型都为BbVv的雌雄果蝇。已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果蝇会发生如图所示染色体行为,且发生该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属于基因重组
C.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发生该行为
D.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后代中基因型为B_V_的比例为70%
3.(2023浙江强基联盟月考)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高产水稻,有望使“盐碱地”变身为“良田”。现有两个纯合品种,野生水稻A耐盐能力强,优良水稻B有多种优良性状但不耐盐。欲选育综合性状好且耐盐能力强的新品种,某科研团队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育种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方案一的优点是能更多更好地积累水稻B的多种优良性状
B.方案二中,若F1植株全部耐盐,F2耐盐与不耐盐植株的比例可能不为3∶1
C.两种方案依据相同的变异原理均能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D.两种方案可导致水稻性状多样化,不利于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植株上
4.一年生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有芒抗病(AARR)和无芒不抗病(aarr)两种水稻作亲本,培育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供农民使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能直接从F2中选出这个稳定遗传的品种
B.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第一年应对母本水稻人工去雄
C.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第二年的目的是获得F2种子
D.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第三年的目的是选育纯系植株
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基础过关练
1.A 金鱼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性状各异的子代。基因重组的意义是为进化提供物质基础。
2.A 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只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符合题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B不符合题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不符合题意;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不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行为。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时出现性状分离,是因为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3.C 该细胞处于前期Ⅰ,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由图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由图可知,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使得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含有A与a,所以A与a的分离既发生在MⅠ过程,又发生在MⅡ过程,C正确,D错误。
4.C 据图可知,甲的交换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有Ab、aB,乙的交换不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丙的交换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有Ab、aB,A、B错误,C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5.C 某个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若控制一对性状的多个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该性状的多个基因可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易错警示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内部结构,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则是对现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6.B 所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但通常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重组,因此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多方向的,B错误。
7.D 甲、乙、丙是同一个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分析可知,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无基因重组,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乙图表示MⅡ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表明该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结果不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因为该生物无a基因,B错误;丙图表示MⅡ后期,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是MⅠ前期发生基因重组造成的,C错误。
8.D 根据题干信息,“海水稻”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雄性不育系”,因而培育过程不需要去雄操作,D错误。
9.A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故不能从F1中得到aabb个体,A错误;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要获取AABB植株,可让F1自交,从F2中选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并连续自交、选育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B正确;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要获取AaBb植株,可将亲代上所结的种子直接保存进行播种,也可将亲本保留起来进行年年制种,C、D正确。
10.D 诱变育种(主要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基因重组)不能打破物种界限进行育种;转基因技术能实现物种间的基因重组,D符合题意。
11.C 图1: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即交叉互换型;图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即自由组合型;图3: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图1所示交叉互换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图2所示自由组合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图3所示基因重组能发生于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之间,C错误。
12.D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A正确;由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转基因生物原有的遗传物质组成发生了改变,B正确;转基因技术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C正确;转基因技术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D错误。
13.D 转基因抗虫油菜由于具有Bt毒蛋白基因,能够表达出特异的杀虫蛋白,A正确;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油菜受精卵,也可以是体细胞,二者都可以发育成完整植物体,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菜青虫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可能会产生具有抗性的菜青虫,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根据图示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2.D 题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B正确;题图显示B和v连锁,b和V连锁,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图示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则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v∶bV∶BV∶bv=(80%×1/2+20%×1/4)∶(80%×1/2+20%×1/4)∶(20%×1/4)∶(20%×1/4)=45%∶45%∶5%∶5%,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说明雄果蝇没有产生基因型为bv的精子,进而推知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发生该行为,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v∶bV=1∶1,因此后代中基因型为B_V_的比例=45%×1/2+45%×1/2+5%×1/2+5%×1/2=50%,C正确,D错误。
3.D 方案一中杂交后代始终与优良水稻B杂交,可使后代更多更好地积累水稻B的多种优良性状,A正确。纯合野生水稻A(耐盐)与纯合优良水稻B(不耐盐)杂交,若F1植株全部耐盐,可判断耐盐为显性性状,不耐盐为隐性性状;F1植株自交得F2,若耐盐与不耐盐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耐盐与不耐盐植株的比例为3∶1;若耐盐与不耐盐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耐盐与不耐盐植株的比例不一定为3∶1,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两种方案都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C正确,D错误。
4.A F2中无芒抗病的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所以不能直接从F2中选出无芒抗病稳定遗传的品种,A错误;第一年将有芒抗病与无芒不抗病两种水稻进行杂交,应对母本水稻人工去雄,获得F1种子,B正确;第二年让F1自交,获得F2种子,C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