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强化练习题--4.3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强化练习题--4.3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28 21: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第1课时 染色体畸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
1.(2024浙江台州月考)同一玉米棒上存在多种颜色玉米粒的现象称为“斑驳”。科学家在研究“斑驳”的成因时,发现某些染色体片段可以在非同源染色体间跳跃。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2.某些原因使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2022浙江七彩阳光联盟开学考试)如图是甲、乙两精原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字母A到H排列的是正常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染色体畸变中的缺失
B.乙为染色体畸变中的易位
C.图中变化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
D.上述变异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4.(易错题)正常染色体与发生结构变异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出现特定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乙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C.丙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D.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影响不大
5.以下变异类型中与猫叫综合征不属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题组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对比分析染色体组型可以辅助某些遗传病的诊断
C.染色体组整倍性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增加
D.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组型图
7.(2022浙江普通高中强基联盟月考)研究人员发现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该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整倍体变异
C.非整倍体变异
D.基因重组
8.(教材深研拓展)普通小麦是我国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一是单倍体,具有高度不育的特点
B.二粒小麦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7个四分体
C.对杂种二萌发的种子滴加秋水仙素可得到普通小麦
D.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
9.(易错题)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一定都是一个染色体组
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2022浙江宁波北仑中学期中)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植株
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高度不育
C.玉米等高等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常常是植株弱小、果实和种子较小
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
11.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C中含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
(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当           时,由图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当                    时,由图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
(3)假如由图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有    个染色体组。
题组三 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12.果蝇的一条X染色体正常的片段排列顺序为abc·defgh,中间黑点代表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则该变异可能是由基因中的碱基对缺失引起的
B.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则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属于该变异类型
C.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发生了改变
D.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则该变异是由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造成的
第2课时 染色体畸变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1.(2023浙江嘉兴期末)我国科学家鲍文奎等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得到不育后代,然后经过人工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八倍体小黑麦,小黑麦具有抗逆性强、穗大等优点。这种育种方式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开学考)单倍体育种的基本程序包括:杂交得到F1,将F1的花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诱导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纯合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法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
C.单倍体育种时,需对F1的花药进行筛选后才可继续进行组织培养
D.最终培育形成的植株为单倍体
3.普通西瓜(二倍体)每个体细胞中含22条染色体。如图所示为一个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籽西瓜培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四倍体西瓜,含4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
B.①处的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②处的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
C.三倍体无籽西瓜没有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图中西瓜不能形成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4.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的原理都涉及染色体数目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都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培育的品种都是不育的
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是单倍体
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C.诱变育种可通过提高基因的突变率来获得新品种
D.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新品种
题组二 可遗传变异
6.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下列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长期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变得发达
B.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的优良大豆
C.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D.秋水仙素诱导形成的四倍体番茄
7.(2022浙江宁波北仑中学期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  )
A.产生了新的基因
B.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D.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染色体畸变
1.如图甲为某动物的一个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分布图,图乙为其子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布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完全一样,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
B.图乙所示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C.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图乙所示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2.(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植物,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现用纯合紫花和白花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甲、乙两株基因型为AAa的可育紫花植株。研究人员让甲与白花植株杂交,让乙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均为3∶1。甲、乙两植株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非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片段易位
B.非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片段重复
C.染色体片段易位,染色体片段重复
D.染色体片段易位,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
3.在一片玉米(二倍体)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基因型为AABBb的三体玉米。该玉米在减数分裂联会时,B和b所在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后正常分离,另1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体玉米为染色体畸变,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该变异
B.该三体玉米与正常玉米杂交,后代中三体出现的概率应为3/4
C.该三体玉米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B∶Ab∶ABb∶AB=1∶1∶2∶2
D.该三体玉米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一次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发生了缺失
B.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C.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会发生改变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5.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2N=18)的花色受等位基因R(r)控制,红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基因数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几种可能组成如图所示。花瓣的有无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有花瓣对无花瓣为完全显性。R/r、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体①、②、③发生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依次是易位、数目变异、重复
B.突变体①、②、③植株的体细胞中均可能有4个r基因
C.若基因型为AaR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粉红花所占比例为7/18,则为突变体②类型
D.基因型为AARrr且为突变体①类型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粉红花所占的比例为3/8
题组二 育种
6.(2022浙江丽水教学质量监控期末)某植物为二倍体,利用纯合宽叶、不抗病品系和窄叶、抗病品系培育出纯合宽叶、抗病类型,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过程获得的个体高度不育
C.③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
7.(2024浙江金华东阳开学考)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种植的四路糯玉米具有软糯(BB)、高产(CC)等性状,但是不抗玉米螟(dd),三种性状独立遗传。为培育出软糯、高产、抗虫(BBCCDD)的优良品种,研究者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使基因定向突变
B.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③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
D.②③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8.如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Ⅰ的选育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子代Ⅱ和子代Ⅲ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C.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
D.子代Ⅳ的选育过程不只包括杂交和花药离体培养两个过程
9.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乙可能是具有新基因的种子或幼苗
B.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C.图中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得到可育纯合子
D.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需要的时间通常较长,而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新品种需要的时间较短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第1课时 染色体畸变
基础过关练
1.D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B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变,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多几个基因,缺失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少几个基因,B符合题意;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该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增多或减少,C不符合题意;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不会使基因增多或减少,D不符合题意。
3.B 甲中E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乙中C、D、E片段发生180°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正确,B错误。根据定义: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缺失、倒位均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C正确。染色体畸变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D正确。
4.C 甲图表示由染色体片段的颠倒引起的倒位,A错误;乙图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的结果,B错误;若丙图中上面一条染色体正常,则该图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若下面一条染色体正常,则该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D错误。
5.A 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符合题意;B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不符合题意;C中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C不符合题意;D中染色体缺失或增加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不符合题意。
6.B 不同物种,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A错误;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等信息的图像,对比分析染色体组型可以辅助某些遗传病的诊断,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B正确;染色体组整倍性的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若整倍性的减少会导致基因数量减少而不是增加,C错误;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对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再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以及着丝粒的位置等进行排列整理,才可以得到染色体组型图,D错误。
7.C 由图可知该果蝇少了一条性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非整倍体变异,C符合题意。
8.D 杂种一是由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杂交形成的,含有A、B两个染色体组,为异源二倍体,但由于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是高度不育的,A错误;二粒小麦减数分裂时,AA染色体组中的7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7个四分体,BB染色体组中的7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7个四分体,共形成14个四分体,B错误;杂种二为异源三倍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无法形成种子,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幼苗获得普通小麦,C错误;普通小麦具有6个染色体组,故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7=42(条)染色体,则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D正确。
9.C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①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②错误;二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是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不是一个染色体组,③错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三倍体无籽西瓜,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不是单倍体,④错误;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⑤正确;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才是单倍体,⑥错误,故选C。
10.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A正确;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高度不育,B正确;玉米是二倍体,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难以形成种子,C错误。
方法技巧  判断某生物是几倍体,需要先看该生物的来源,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为几倍体;若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
11.答案 (1)3 3 (2)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3)8
解析 (1)图C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2)图B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如果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3)图A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假如由图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正常物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体细胞内含有8个染色体组。
12.B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与正常染色体结构比较可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A错误;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与正常染色体结构比较可知,是染色体片段重复引起的,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属于该变异类型,B正确;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与正常染色体结构比较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未改变,C错误;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与正常染色体结构比较可知,该变异是由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造成的,D错误。
第2课时 染色体畸变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1.D 题述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不育后代经过人工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属于多倍体育种,该过程获得的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组数比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的染色体组数都增加了,因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2.A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单倍体育种时,F1的花药不需要筛选直接进行组织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植株后再进行筛选,C错误;若该植株为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后,产生的染色体加倍的纯合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D错误。
易错警示  单倍体育种时,若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该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可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等变异。
3.D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通常是不相同的,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题图为一个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剖面示意图,①处的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B错误;培育无籽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题述西瓜不能形成种子,D正确。
易错警示  多倍体是否可育的判断方法:看其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否两两联会(联会只能两两进行)。如三倍体,同源染色体都是3条,减数分裂时会出现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高度不育。
4.A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常使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处理的一般是单倍体幼苗,C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后代可育,而多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不一定可育,如三倍体无籽西瓜,D错误。
5.A 单倍体育种需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不是单倍体,A错误;多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是多倍体,但不一定是纯合子,B正确;诱变育种可通过人工诱变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从而获得所需的新品种,C正确;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新品种,D正确。
6.A 长期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变得发达,这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属于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诱导基因突变产生优良大豆属于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C不符合题意;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四倍体番茄属于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属于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判断变异是否可遗传,关键看遗传物质有没有改变,而不是看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7.C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都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只有基因突变才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练
1.A 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完全一样,可能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恰好相同,A错误;图乙所示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可发生,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被观察到的,B、D正确。
2.C 
变异类型 AAa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 AAa与白花植株aa杂交 AAa自交
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非整倍体变异) A∶Aa∶ AA∶a= 2∶2∶1∶1 紫花∶白花=5∶1 紫花∶白花=35∶1
染色体片段易位 A∶Aa∶ AA∶a= 1∶1∶1∶1 紫花∶白花=3∶1 紫花∶白花=15∶1
染色体片段重复 AA∶a= 1∶1 紫花∶白花=1∶1 紫花∶白花=3∶1
3.B 三体玉米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该变异,A正确;三体玉米AAB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B∶Ab∶ABb∶AB=1∶1∶2∶2,所以与正常玉米杂交,后代中三体的概率应为1/2,B错误,C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细胞分裂一次所得细胞的基因型不变,仍为AABBb,D正确。
4.C 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正确;由于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桥”的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能移到细胞两极,所以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发生了缺失,但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C错误;该细胞基因型为Aa时,若“染色体桥”断裂后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基因在一条子染色体上就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
5.C 据图分析:突变体①中的r基因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突变体②多出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突变体③一条染色体上多出一个r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正确;由图可知突变体①、②、③植株的体细胞中都有两个r基因,如果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就可存在4个r基因,B正确;若基因型为AaRrr且为突变体②类型的植株自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拆分计算,Aa自交,后代A_占3/4,aa占1/4,Rrr自交,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R∶Rr∶r∶rr=1∶2∶2∶1,后代Rrr和Rrrr占7/18,则后代中粉红花(A_Rrr、A_Rrrr)占3/4×7/18=7/24,C错误;基因型为AARrr且为突变体①类型的植株自交,Rrr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1∶1∶1,自交后代中粉红花(AARrr、AARrrr)占6/16=3/8,D正确。
6.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亲本都是纯合子,并不满足发生基因重组的前提条件,A错误;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由于该植物是二倍体,所以其花药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②过程获得的个体高度不育,B正确;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7.B 
8.C 子代Ⅰ的选育过程需要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来处理生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子代Ⅱ的选育为基因工程育种、子代Ⅲ的选育为杂交育种,选育的原理都为基因重组,B正确。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为杂交育种,如果需要培育显性纯合子,则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如果需要培育隐性纯合子,则不需要自交选育多代,C错误。子代Ⅳ的选育过程不只包括杂交和花药离体培养两个过程,还有使用秋水仙素等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9.C 通过杂交育种筛选获得的甲和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丙都是纯合子,经过射线处理获得的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A正确;d和b过程都有减数分裂过程,都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获得多倍体,B正确;二倍体的单倍体高度不育,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而得到可育纯合子,C错误;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合化过程,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