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生物的进化
1.(2024浙江1月选考,6)痕迹器官是生物体上已经失去用处,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器官。鲸和海牛的后肢已经退化,但体内仍保留着后肢骨痕迹;食草动物的盲肠发达,人类的盲肠已经极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后肢退化痕迹的保留说明鲸和海牛起源于陆地动物
B.人类的盲肠退化与进化过程中生活习性的改变有关
C.具有痕迹器官的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D.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所以和四足动物没有共同祖先
2.(2023浙江6月选考,3)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大猩猩 黑猩猩 人
猩猩 96.61% 96.58% 96.70%
大猩猩 98.18% 98.31%
黑猩猩 98.4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3.(2023浙江6月选考,9)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
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4.(2022浙江1月选考,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5.(2020浙江1月选考,9)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6.(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7.(2021浙江6月选考,9)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 C.随机交配 D.大的种群
8.(2021浙江1月选考,14)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9.(2022浙江1月选考,16)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
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是不同的
C.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F1中灰体果蝇有8 400只,黑体果蝇有1 600只,F1继续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交配得F1的过程中,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
B.在F2中,灰体果蝇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黑体果蝇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C.若灰体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灰体果蝇占60%,F1中杂合灰体果蝇占48%
D.因为该实验中子代灰体果蝇远多于黑体果蝇,所以灰体为显性性状
3.(2024浙江金华十校第一次模拟)某地区生活的一种丽鱼包含两类群体:一类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类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两类齿形性状由相应基因控制,该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两类齿形性状所对应的新基因的出现,丰富了该地区丽鱼种群的基因库
C.磨盘状齿形和乳突状齿形这两种齿形差异有利于丽鱼对该地区环境的适应
D.磨盘状齿形和乳突状齿形丽鱼之间未产生生殖隔离,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4.某动物种群中存在着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致病基因为A,对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乙病致病基因为b,患病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明显下降。某种原因使该种群分隔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种群(大、小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分别为2 000、40),每个种群中的个体都能随机交配,但种群间个体不发生生殖上的交流。那么,第11代时( )
A.小种群可能由于遗传多样性下降而消亡
B.小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比初始时高
C.大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与初始时保持相同
D.两个种群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
5.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为了探究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抗性苍蝇死亡率可能高于无抗性苍蝇
B.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属于不同物种
C.苍蝇抗性的产生是由于杀虫剂的诱导
D.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迁移创新
6.(2024浙江金华月考)由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减小甚至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某昆虫灰翅(基因A控制)和黑翅(基因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昆虫种群数量(N)对种群基因频率(亲代中基因A的频率为0.5)随机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在N1=70的群体中,有近68%的群体子代中基因A的频率分布于0.44~0.56范围,有近96%的群体子代分布于0.35~0.65范围;而在N2=8 000的群体中,有68%的群体子代中基因A的频率分布于0.495~0.505范围,有近96%的群体子代分布于0.47~0.53范围。
(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 。根据题干及图中信息,分析N1和N2群体中子代基因A的频率分布范围,可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N1、N2群体,更容易发生进化的是 群体。
(2)有一只杂合灰翅个体和一只黑翅个体交配,在产生的后代中,每世代随机保留雌雄各一个个体。子一代中留下的一雌一雄交配产生的F2足够多的情况下,A基因频率的理论值是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造成小群体遗传漂变的原因可能是 。
(3)研究发现,种群中出现了突变型的白翅,预测白翅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D 陆地动物具有灵活的后肢,鲸和海牛后肢退化痕迹的保留,说明了其可能起源于陆地动物,A正确;人类的盲肠退化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不需要盲肠的消化而使其退化,B正确;生物具有痕迹器官说明该生物中这些器官曾经发挥过作用,即该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C正确;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但可能有其他痕迹器官和四足动物类似,也可能和四足动物类似的痕迹器官在进化中消失,所以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不能说明和四足动物没有共同祖先,D错误。
2.D 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属于生物进化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通过对比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说明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黑猩猩和大猩猩编码同种蛋白质的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大于黑猩猩与猩猩,说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3.D 在水稻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起主导作用,A错误;现代稻是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形成的,因而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驯化形成现代稻的过程中淘汰了一些不利性状,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C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
4.D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而清理淤泥、疏浚河道需要人工和机械的参与,与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目标不符,D符合题意。
5.B 昆虫翅型性状有无翅、普通翅和特别发达的翅,体现出变异的多方向性,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说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不仅仅指昆虫翅的全部基因,B错误;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那些普通翅昆虫往往容易被刮到海里淹死,而无翅的躲在地面的缝隙中反而活了下来,翅特别发达的也活了下来,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不断得到保留并积累,C、D正确。
6.A 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由题干可知,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故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A错误,D正确。
7.A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迁移、非随机交配等。从理论上分析,基因重组和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需要经选择作用才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越大,基因频率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从理论上说,题述因素中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只有自然选择,A符合题意。
8.A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所需的品种,A正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故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同一物种存在个体差异说明该物种存在不同的变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C错误。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其基因库的变化不一定是相同的,D错误。
9.C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不符合题意。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B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的“通道”是有限的,陆地蜗牛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故陆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符合题意。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不符合题意。
三年模拟练
1.D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Aa自交产生的子代为1/4AA、1/2Aa、1/4aa,A基因频率在亲子代中均为1/2,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2.C 自由交配得F1的过程中,由于种群大,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该果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F1继续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控制体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会发生改变,A、B错误;若灰体为显性性状,据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得黑体基因频率为×100%=40%,由于种群是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则亲本中灰体果蝇占1-40%=60%,F1中杂合灰体果蝇占2×60%×40%=48%,C正确;显隐性性状不能通过个体表现的数量来确定,可通过纯种杂交的方法来确定,D错误。
3.A 性状由基因控制,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自然选择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两类齿形性状所对应的新基因的出现,丰富了该地区丽鱼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具有磨盘状齿形的丽鱼和具有乳突状齿形的丽鱼分别取食不同的动物,该差异有利于丽鱼对该地区环境的适应,C正确;题中两类丽鱼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
4.A 小种群的个体数量太少,遗传多样性下降、近亲交配等原因可能造成该种群消亡,A正确;对小种群而言,虽然环境对A、a基因没有选择作用,但种群数量太少,A、a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大的波动,即a基因频率有可能比初始时高,B错误;对于大种群而言,由于环境对B、b基因具有选择作用,B基因频率会逐代增大,C错误;由题中信息无法推测两个种群繁殖到第11代时,是否会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
5.D 据图可知,抗性苍蝇死亡率低于无抗性苍蝇,A错误;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苍蝇抗性是自身变异产生的,杀虫剂起选择作用,使抗性苍蝇保留下来,C错误;由题可知,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D正确。
6.答案 (1)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相对于小群体,大群体不容易发生遗传漂变 N1 (2)1/2或1/4或0 由于随机留种的缘故,后代的基因频率可能完全不同,从而造成遗传漂变 (3)如果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白翅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
解析 (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结合题干及图中信息可知,在N1=70的群体中,子代中基因A的频率分布更广,而在N2=8 000的群体中,子代中基因A的频率分布比较集中,说明N1=70的群体更容易发生遗传漂变,更容易发生进化,所以相对于小群体,大群体不容易发生遗传漂变。(2)一只杂合灰翅个体(Aa)和一只黑翅个体(aa)杂交,子一代有Aa、aa,所以子一代随机保留雌雄各一个个体有以下三种情况:①Aa与Aa杂交产生的F2足够多的情况下,Aa∶AA∶aa=2∶1∶1,A的基因频率为1/2×1/2+1/4=1/2;②Aa与aa杂交产生的F2足够多的情况下,Aa∶aa=1∶1,A的基因频率为1/2×1/2=1/4;③aa与aa杂交产生的F2足够多的情况下,后代全为aa,A的基因频率为0。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每世代随机保留雌雄各一个个体,后代的基因频率可能完全不同,从而造成遗传漂变。(3)种群中出现了突变型的白翅,若该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若该白翅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