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第二课时)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素养目标
理解分离定律的过程在解题中的应用。
能运用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
教学重难点
01
02
了解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复习导入
分离定律的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 、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 中,结果产生 种配子,比例 。
独立
分离
配子
两
1:1
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豌豆花色的完全显性遗传
亲本(P)
×
紫花
白花
子一代(F1)
紫花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完全显性。
孟德尔所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生物界,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金鱼草花色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
亲本(P)
×
红花
白花
子一代(F1)
♀
♂
粉红色花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血型的共显性
人类的ABO血型,由IA 、 IB 、i 3个基因控制的
IA基因决定红细胞膜上A抗原;IB基因决定红细胞膜上B抗原;
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 IB ,其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血型的共显性
IAIA
IBIB
亲本(P)
子一代
(F1)
×
IAIB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IAIA
ii
亲本(P)
子一代
(F1)
×
IAi
(A型血)
(O型血)
(A型血)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如IA对IB为共显性。
注意:IA对i为完全显性。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在环境: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
BB Bb bb
男性 秃顶 秃顶 正常
女性 秃顶 正常 正常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界环境: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
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在20-25 ℃条件下生长,植株开红花;在30℃条件下生长,植株开白花;
曼陀罗(Cc)在夏季温度较高时,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紫茎对绿茎就不再是完全显性了;
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完全显性为1∶2∶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
2
3
分离定律的应用
(1)已知亲代基因型推后代分离比(正推法)
①AA×AA
②AA×Aa
③AA×aa
④Aa×Aa
⑤Aa×aa
⑥aa×aa
AA
全部显性
AA、Aa
全部显性
Aa
全部显性
AA、2Aa、aa
显性:隐性=3:1
Aa、aa
显性:隐性=1:1
aa
全部隐性
③、④可判断显隐性
有AA后代必定表现为显性个体
④、⑤能根据表型逆推基因型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
分离定律的应用
(2)已知后代分离比推亲代基因型(以A/a为例,逆推法)
子代表型及比例 亲代表型 亲代基因型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只有显性性状
只有隐性性状
都是杂合子
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一般都是隐性纯合子
Aa×Aa
aa×aa
Aa×aa
AA×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题
在山羊中,甲状腺先天缺陷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山羊,会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含有显性基因A的山羊,如果后天缺碘,同样会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乏甲状腺激素的山羊,其双亲的甲状腺可能是正常的
B.生物的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C.对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的个体,如果在食物中添加碘,则可使它正常生长发育
D.甲状腺激素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解析:缺少甲状腺激素的山羊,既可能是先天缺陷,也可能是后天缺碘造成的,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故其双亲的甲状腺可能是正常的,A正确;生物性状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先天缺陷的山羊(aa)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添加碘不能使它正常生长发育,C错误;同一环境中,甲状腺激素正常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D正确。
C
分离定律的应用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如:紫色×白色 紫色,则紫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例如:紫色×紫色 紫色、白色,则白色为隐性性状。
分离定律的应用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拓展)
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没有患病而后代表现出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系谱图中“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都患病而后代出现没有患病的,患病性状为显性性状,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分离定律的应用
合理设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题
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进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物上所产生的子代(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解析:A、豌豆自花传粉,故豌豆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物上所产生的后代全为隐性,A错误;BD、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都只有隐性个体;玉米既可自交,又可杂交,因此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B正确,D错误;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故选B。
B
分离定律的应用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项 目 纯合子 杂合子
实验 鉴定 测交 后代有 种类型,即 性状分离 后代有 种类型,即
性状分离
自交 后代 性状分离 后代 性状分离
花粉鉴定(植物) 花粉的基因型有 种 花粉的基因型有 种
单倍体育种(植物) 得到 种类型植株 得到 种类型植株
1
2
不发生
发生
不发生
发生
1
2
1
2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四种方法均可,其中自交法较简单。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题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
解析: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正确。
C
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概率的计算
已知亲代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某一性状出现的概率
例:(B:白毛,b:黑毛,白毛为显性),现有表现型为白毛的杂合亲本杂交,求后代中表型为白毛的概率?
①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Bb×Bb→1BB:2Bb:1bb 可见后代是白色的概率为3/4
1/2B(♀) 1/2b(♀)
1/2B(♂)
1/2b(♂)
1/4BB(白毛)
1/4Bb(白毛)
1/4Bb(白毛)
1/4bb(黑毛)
Bb( ♀ )产生B、b配子的概率都是1/2
Bb( ♂ )产生B、b配子的概率都是1/2
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概率的计算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①自交是指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产生后代。
②自由交配是指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可能出现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交配,也可能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交配。
如基因型为DD、Dd群体中自交是指:DD×DD 、 Dd × Dd
如基因型为DD、Dd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
DD× DD、Dd × Dd、DD ×Da 、DD ×Da
自交≠自由交配
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概率的计算
杂合子连续自交的概率分析问题
P
Aa
F1
1/4aa
1/2Aa
1/4AA
1/4AA
1/4aa
1/8AA
1/4Aa
1/8aa
F2
3/8AA
3/8aa
F3
3/8AA
1/16AA
1/8Aa
1/16aa
3/8aa
7/16AA
7/16aa
Fn
(1/2-1/2n+1)AA
1/2nAa
(1/2-1/2n+1)aa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题
4.已知荠菜的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是由一对基因R、r控制的。用荠菜进行两组实验:实验①:让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a)进行自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实验②:让a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b)杂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
下列关于两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实验②可判断三角形果实对卵圆形果实为显性
B.实验①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C.让实验②所得子代中的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自交,结果与实验①相同
D.将实验①子代中的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为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的概率是1/4
解析:由题意知,实验①中让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a)进行自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说明三角形果实对卵圆形果实为显性,亲本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是Rr;实验②中让a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b)杂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相当于测交实验。实验②是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实验①亲本基因型是Rr,子一代中RR:Rr:rr=1:2: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RR、rr,占1/2,B错误;实验②亲本基因型是Rr、rr,子代中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是Rr,其自交结果与实验①相同,C正确;实验①子代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1:2,其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rr)杂交,所得后代为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的概率是2/3×1/2=1/3,D错误。
C
课堂练习
1.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小眼睛)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具有Aa基因型的个体有50%表现为小眼睛,其余50%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睛。现将一只表现为小眼睛的个体和一只表现为正常眼的个体杂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有4种组合
B.若子代小眼睛︰正常眼=3︰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一定为AA×Aa
C.若子代小眼睛︰正常眼=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一定为AA×aa
D.若子代小眼睛︰正常眼=1︰3,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一定为Aa×aa
解析:亲本小眼睛和正常眼个体杂交,基因型组合分别是:AA×Aa,Aa×Aa,AA×aa,Aa×aa,有4种,A正确;当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子代基因型为Aa中50%的个体表现为小眼睛,50%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睛,子代小眼睛:正常眼=3:1,B正确;当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基因型为Aa,以及组合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AA:Aa:aa=1:2:1,子代基因型为Aa中50%的个体表现为小眼睛,50%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睛,两种组合子代都会出现小眼睛:正常眼=1:1,C错误;当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子代基因型为Aa中50%的个体表现为小眼睛,50%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睛,子代小眼睛:正常眼=1:3,D正确。
C
课堂练习
2.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B.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C.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红花金鱼草(AA)与白花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Aa),F1(Aa)自交产生F2,则F2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红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A正确;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1/4=1/2,B错误;白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C正确;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
B
课堂练习
3.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交配(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解析: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均表现为显性,故A、C 项错误;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B项错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D项正确。
D
课堂练习
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A.女儿为秃顶或非秃顶,儿子全为非秃顶
B.儿子、女儿全部为非秃顶
C.女儿全部为秃顶,儿子全部为非秃顶
D.女儿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解析: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 女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如果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则后代基因型都是 BB,女儿和儿子全为非秃顶;如果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后代基因型是BB和 Bb则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女儿全为非秃顶。
D
课堂练习
5.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三个孩子(甲、乙、丙)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个体的性状及亲子关系判断其基因组成及相关的概率计算。假设控制人眼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该家庭的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非亲生的,则甲和丙中至少有一个是亲生的,由此推断其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孩子有可能是褐眼(A_),也可能是蓝眼(aa),因此不能判断哪一个孩子是收养的,A项错误,D项正确;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蓝眼(aa)男孩的概率为1/4×1/2=1/8,B项错误;乙是褐眼,其可能是杂合子(Aa),也可能是纯合子(AA),C项错误。
D
总结归纳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
显隐性的推断
分离定律的应用
显性的相对性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