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5 09: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 7 课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All rights reserved解决办法:
建设防洪工程考考你:你知道我国建设了哪些大型的防洪工程吗?宝瓶口(人工开凿)离堆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飞沙堰分水堰鱼嘴主持建造者:
时间:
地点:
意义:李冰父子秦昭襄王五十一年(BC 256年)秦国蜀郡岷江中游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前 人 栽 树 后 人 乘 凉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生 产 工 具 的 演 变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使用 ? 。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使用 ? 。磨制石器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使用 ? 。青铜器青铜
时代铁器
时代  在《国语·齐语》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这里美金指的就是青铜,恶金指的则是铁。战 国 时 期 的 铁 农 具好累!后退间歇耕作,
用力多,效果差连续向前耕作,
用力少,效果好。牛耕: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阶 级 关 系 的 变 化私有
财产
出现贫富分化 氏族贵族 生产力发展私有
土地
出现地主 农民 铁农具、牛耕 奴隶、罪犯 平民 奴隶主 奴隶 地主对土地的所
有权是合法的吗? 井 田 制——周朝的土地制度 西周实行井田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被整治成大小相连的方块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领主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新旧诸侯。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周朝国法:
井田制,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得转让和买卖,庶民、奴隶无法拥有土地。实际情况:
一些奴隶主开垦新天,使其成为私产并出租,没又缴纳赋税,转化为地主。非 法 为了捍卫既得利益,这
些地主采取了什么办法?变 法乐毅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胡服骑射改革商鞅变法商 鞅 变 法时间:
主持人:
背景:
目的:
舆论准备:
内容:
作用: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私有土地出现,产生了封建地主和农民。舌战群臣徙木为信舌战群臣
旧贵族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徙木为信
商鞅要变法的消息传开,人们都不相信。毕竟这是祖先留下的制度,能这么轻易更改么?商鞅为消除大家的怀疑,让人在都城南门口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桩,并张贴布告:如果有人扛此木至北门,赏十金。布告一出,围观的人很多,大家指着布告议论纷纷,却没人愿意试试。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这下,大家都傻眼了,早知道真有这好事,自己就该早动手了,更多人则开始相信,这次变法动真格的了,商鞅言出必行!
颁布法律,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论从史出:阅读材料,概括变法的内容,分析其作用。措施:制定连坐法,轻罪重法。作用:减少了犯罪,有利于社会治安。 颁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杀敌人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级的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可当五十石俸禄的官。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注:甲士,指士兵。庶子,官职。石,古代粮食重量单位,二百五十市斤为一石;二十五市斤为一斗,二斤半为一升。作用:鼓舞人们为国家作战,并产生了大批的自
耕农和地主,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的局面。措施: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
除旧贵族特权。 规定:僇(lù)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ná)。
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成为奴隶。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把原来“百步为亩”。开拓为240步为一亩,重新设置“阡陌”和“封疆”。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
注:阡陌,指田间小路,每一亩田的小天界。
封疆,是天子、诸侯国境上及贵族采邑上或大田上的疆界,植树以为标志,称为封疆。开封疆,就是对当时贵族私有田宅设立的界划。作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人民劳动积
极性提高,发展生产。措施: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长,俸禄由三万石到一千石不等,在县令、长以下设县丞等,官吏领取国家俸禄,由国君任免。措施: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1、制定连坐法,轻罪重法。2、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旧贵族的特权。3、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4、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迁都咸阳。减少了犯罪,有利于社会治安。军队战斗力增强。(强兵)经济发展(富国)。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加强中央集权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成 也 变 法,败 也 变 法 商鞅大力推行法治。一次太子犯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致遵守才能推行,否则老百姓就不会再信任朝廷,太子犯法,其师傅难逃责任,应当受罚。”结果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子贾被办了罪,一个被割鼻,一个脸上刺了字。此事后,那些反对的人再不敢胡来。商鞅的果敢行为,打击了对手,提高了自己的声望,但是他的峻急之举却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患。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秦
惠王。商鞅被诬告“欲反”,秦
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
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
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
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
要治罪的。后欲逃往魏国未果。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动脑筋:
商鞅被处死,那商鞅变法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是成功的。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国强兵,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议一议: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这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社会制度变化:
统治阶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奴隶社会的终结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确立私有
土地
出现变法地
主 农
民 各国国王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强国维护利益直接原因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 维 拓 展动脑筋:
齐桓公通过改革称霸诸侯,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变
得国富兵强,这带给
你什么启示?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是强国之路;
改革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改革的过程是曲折而长久的,需要坚持;
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用于创新。小 结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给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旧贵族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有了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课 堂 检 测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 )
A.牛耕的出现 B.马车的出现
C.铁器的使用 D.骡耕的出现
2、“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AB3、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BD5、小敏在表格上填写她的籍贯是某某县某某乡,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早在什么时期就已出现( )。
A.周武王灭商后 B.商鞅变法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D.尧舜禹时期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BA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