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21: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一山不能容二虎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 。刘邦就是汉高祖。长安第 12 课 大 一 统 的 汉 朝——阅“文景之治”,览“汉武盛世”自主探究:1、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表现?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与影响?
3、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外戚与宦官是如何影响东汉政权的?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穷)措施:
①减轻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吸取秦亡的教训)
③注重节俭,以德化民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 初 国 家 贫 困文景之治 民富国强 汉初60余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你可曾想过,16岁的你会成为……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刘彻十六岁登基。高处不胜寒:
这位少年天子,即位
之初,面对的是怎样
的国家形势?刘邦建立心西汉后,
立刻需要考虑政治
制度问题:
分封制?郡县制?西周分封诸侯,日久,
王室弱,诸侯强,祸乱
天下。秦始皇废分封,
行郡县,速亡。
有什么方法既能削弱
诸侯的势力,又不会
引起叛乱呢? 推恩令下,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拥护嫡长子继承制的诸子百家的人,纷纷批评汉武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为此,汉武帝问董仲舒:“卿,如何看?”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君臣对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方法能有效推
行孔子学说,把儒学根
深蒂固地烙在人民心里? 在长安设立太学,作为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不学其他学说。(太学初建时为50人)你知道吗? 这位少年天子,即位之初,面对这样的国家形势?针对这种状况,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文景之治”,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恢复和发展,但诸侯势力大。实行削藩政策—推恩令、主父偃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经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反击匈奴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重农抑商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成为了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秦朝敬重、怀念董仲舒;
对人才的尊重;活动与探究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
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
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
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2、董仲舒认为,应使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科举考试 D.八股取士小试牛刀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A.削弱诸侯国势力 B.王昭君远嫁匈奴
C.统一六国 D.创立皇帝制度
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是(  )
①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③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④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下列各项措施中与之有关的是(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兴办太学  ④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  ⑤统一度量衡
A. 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3)如果你是与董仲舒同时代的一位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你使用的主要教材会是什么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2)儒家学说。(3)长安太学。儒家的经典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汉初60年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经济富裕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他就是光武帝。政治上:推恩令,削藩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设立太学,推行儒学军事上:反击匈奴我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