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6.1.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引入 【思考】 议一议: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观察、记录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测量、记录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调查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实验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从2006年至2009年,杭州市组织了4届小学生观鸟比赛,其中两届在西溪湿地举行。下面是2009年10月25日一观鸟小组记录的杭州西溪湿地部分鸟类观察数据. 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到的?收集数据方法很多,如: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资料查询,来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时,往往需要设计表格,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鸟类的数量. 【学习任务二】 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明确目的 收集适当的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途径: 观察、测量、调查、 实验等 间接途径: 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学习任务三】 例1、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 157.5(女),149.0(女),171.2, 165.2,151.0(女),168.5 ,152.5 (女),155.3 (女),162.0,154.0 (女),162.0, 166.4,158.6 (女),164.0,155.5,160.6 (女),162.3 (女), 150.2 163.5 (女) (1)请设计一张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入表中(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 例2 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身体质量的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身体质量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的实验数据: 身体质量为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 身体质量为40千克:骑自行车3232焦,打篮球6894焦,看电视113焦; 身体质量为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139焦; 身体质量为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 1)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 (2)实验中,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多?哪一类活动消耗能量最少? (3)身体质量对活动时热量的消耗有什么影响? 【习任务四】课堂练习 必做题: 1.小莹收集到她所在居民楼里的孩子的年龄数据如下:3,5,6,2,8,8,4,6,9,7,2,1,5,2,4.小莹获得这组数据的方法是( ) A.调查 B.测量 C.直接观察 D.实验 选做题: 如图表,李宁牌运动服厂根据人身高情况的衣服尺码. (1).身高为163cm,应该选择____ (2).穿S号的衣服,身高的范围______ (3).你穿哪个尺码的衣服?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1)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2)我们班学生视力; (3)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4)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5)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获得金牌数.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 李老师对本班5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B型血的人数是( ) 组别A型B型AB型O型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40%30%20%10%
A.20人 B.15人 C.5人 D.10人 选做题: 2.在班内选出男、女生各5名,测量他们的双臂展长(如图)。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适当整理。 通过比较每位同学的身高与双臂展长,你发现了什么?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我校要组织一篮球队,想到我班来挑选身高适合的男女生.于是老师就选了16名男女同学,并量出他们的身高(单位:cm),得到了以下数据: 154.0,157.5(女),149.0(女),165.2,151.0(女),152.5(女),155.3(女),154.0(女),162.0,166.4,158.6(女),164.0,156.5,155.5,160.6(女),150.2.
利用表格,把数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并回答: (1)若你是体育老师,男女生各选三名,你会选谁? (2)根据上表,你怎样比较男、女生的身高? (3)身高155 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男、女生的百分之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6.1.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掌握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处理数据时应把数据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底排列,适当分组,找出各组个数以及计算各组数据的百分数.
学习者分析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掌握收集数据方法;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议一议: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观察、记录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测量、记录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调查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实验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从2006年至2009年,杭州市组织了4届小学生观鸟比赛,其中两届在西溪湿地举行。下面是2009年10月25日一观鸟小组记录的杭州西溪湿地部分鸟类观察数据. 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到的?收集数据方法很多,如: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资料查询,来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时,往往需要设计表格,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鸟类的数量. 学生活动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 ? 带着问题参与新课.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思考,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环节二:新知探究 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明确目的 收集适当的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途径: 观察、测量、调查、 实验等 间接途径: 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掌握收集数据方法;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环节三:典例精析 三.典例精讲 例1、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 157.5(女),149.0(女),171.2, 165.2,151.0(女),168.5 ,152.5 (女),155.3 (女),162.0,154.0 (女),162.0, 166.4,158.6 (女),164.0,155.5,160.6 (女),162.3 (女), 150.2 163.5 (女) (1)请设计一张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入表中(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 解:(1)如表 (2)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就能较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 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 注意:统计表的要素:标题,制表日期,标目,单位 例2 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身体质量的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身体质量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的实验数据: 身体质量为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 身体质量为40千克:骑自行车3232焦,打篮球6894焦,看电视113焦; 身体质量为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139焦; 身体质量为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 1)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 (2)实验中,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多?哪一类活动消耗能量最少? (3)身体质量对活动时热量的消耗有什么影响? 解:(1)所求的统计表如表 (2)打篮球消耗热量最多,看电视消耗热量最少. (3)不论哪种活动类型,身体质量越大,所所消耗热量就越大.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处理数据时应把数据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底排列,适当分组,找出各组个数以及计算各组数据的百分数.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小莹收集到她所在居民楼里的孩子的年龄数据如下:3,5,6,2,8,8,4,6,9,7,2,1,5,2,4.小莹获得这组数据的方法是( ) A.调查 B.测量 C.直接观察 D.实验 选做题: 如图表,李宁牌运动服厂根据人身高情况的衣服尺码. (1).身高为163cm,应该选择____ (2).穿S号的衣服,身高的范围______ (3).你穿哪个尺码的衣服?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1)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2)我们班学生视力; (3)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4)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5)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获得金牌数.
课堂总结 1.收集数据方法: 直接途径: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 间接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2.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处理数据时应把数据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底排列,适当分组,找出各组个数以及计算各组数据的百分数.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 李老师对本班5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B型血的人数是( ) 组别A型B型AB型O型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40%30%20%10%
A.20人 B.15人 C.5人 D.10人 选做题: 2.在班内选出男、女生各5名,测量他们的双臂展长(如图)。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适当整理。 通过比较每位同学的身高与双臂展长,你发现了什么?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我校要组织一篮球队,想到我班来挑选身高适合的男女生.于是老师就选了16名男女同学,并量出他们的身高(单位:cm),得到了以下数据: 154.0,157.5(女),149.0(女),165.2,151.0(女),152.5(女),155.3(女),154.0(女),162.0,166.4,158.6(女),164.0,156.5,155.5,160.6(女),150.2.
利用表格,把数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并回答: (1)若你是体育老师,男女生各选三名,你会选谁? (2)根据上表,你怎样比较男、女生的身高? (3)身高155 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男、女生的百分之几?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6.1.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01
02
1. 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03
新知讲解
要了解一个地区鸟的种类和数量,需收集哪些数据?
需要收集该地区在不同时期各种鸟类的栖息数据.
03
新知讲解
回顾
议一议: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②我们班学生的视力;
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
观察、记录
测量、记录
调查
实验
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02
新知导入
从2006年至2009年,杭州市组织了4届小学生观鸟比赛,其中两届在西溪湿地举行。下面是2009年10月25日一观鸟小组记录的杭州西溪湿地部分鸟类观察数据.
03
新知探究
(1)这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到的?
收集数据方法很多,如: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资料查询,来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时,往往需要设计表格,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鸟类的数量.
03
新知讲解
提炼概念
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明确目的
收集适当的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途径:
观察、测 量、调查、 实验等
间接途径:
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新课探究
例
例1、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 157.5(女),149.0(女),171.2, 165.2,151.0(女),
168.5 ,152.5 (女),155.3 (女),162.0,154.0 (女),162.0,
166.4,158.6 (女),164.0,155.5,160.6 (女),162.3 (女),
150.2 163.5 (女)
(1)请设计一张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入表中(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
03
新知讲解
解:(1)如表
03
新知讲解
(2)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就能较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
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
注意:统计表的要素:标题,制表日期,标目,单位
03
新知讲解
例2 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身体质量的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身体质量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的实验数据:
身体质量为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
身体质量为40千克:骑自行车3232焦,打篮球6894焦,看电视113焦;
身体质量为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139焦;
身体质量为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
(1)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
(2)实验中,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多?哪一类活动消耗能量最少?
(3)身体质量对活动时热量的消耗有什么影响?
03
新知讲解
解:(1)所求的统计表如表
(2)打篮球消耗热量最多,看电视消耗热量最少.
(3)不论哪种活动类型,身体质量越大,所所消耗热量就越大.
03
新知讲解
数据蕴涵信息:让数据说话
统计学对结果的判断标准是“好坏”:,而不是“对错”.
(1)这些数据是用
什么方法获得的?
(2)你从这些数据中获得哪些信息和结论?
通过互联网查询获得
学以致用:
03
新知讲解
数据会说话
怎样让数据说话
数据如何说话
数据是有用的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表明
离不开
具有说服力
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统计表
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小莹收集到她所在居民楼里的孩子的年龄数据如下:3,5,6,2,8,8,4,6,9,7,2,1,5,2,4.小莹获得这组数据的方法是( )
A.调查 B.测量 C.直接观察 D.实验
【解析】 根据小莹活动的特点进行判断.因为小莹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所以此活动是调查.所以选A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身高h(cm) 衣服尺码
160≤h<165
165≤h<170
S
L
M
155≤h<160
2.如图表,李宁牌运动服厂根据人身高情况的衣服尺码.
(1).身高为163cm,应该选择____
(2).穿S号的衣服,身高的范围______
(3).你穿哪个尺码的衣服?
(1)M(2)155≤h<160 (3)根据自己的具体身高确定.
04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1)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
(2)我们班学生视力;
(3)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4)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5)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获得金牌数.
解:(1)观察、记录.
(2)测量、记录.
(3)调查.
(4)实验.
(5)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
05
课堂小结
1.收集数据方法:
直接途径: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
间接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2.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处理数据时应把数据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底排列,适当分组,找出各组个数以及计算各组数据的百分数.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 李老师对本班5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B型血的人数是( )
A.20人 B.15人 C.5人 D.10人
组别 A型 B型 AB型 O型
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40% 30% 20% 10%
D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2.在班内选出男、女生各5名,测量他们的双臂展长(如图)。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适当整理。
通过比较每位同学的身高与双臂展长,你发现了什么?
数据蕴涵信息:让数据说话
结论:人的身高与双臂展长基本相等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3.我校要组织一篮球队,想到我班来挑选身高适合的男女生.于是老师就选了16名男女同学,并量出他们的身高(单位:cm),得到了以下数据:
154.0, 157.5(女), 149.0(女), 165.2,
151.0(女), 152.5(女), 155.3(女), 154.0(女),
162.0, 166.4, 158.6(女), 164.0,
156.5, 155.5, 160.6(女), 150.2.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利用表格,把数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并回答:
(1)若你是体育老师,男女生各选三名,你会选谁?
(2)根据上表,你怎样比较男、女生的身高?
(3)身高155 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男、女生的百分之几?
男生 154.0 165.2 162.0 166.4 164.0 156.5 155.5 150.2
女生 157.5 149.0 151.0 152.5 155.3 154.0 158.6 160.6
解: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男生 150.2 154.0 155.5 156.5 162.0 164.0 165.2 166.4
女生 149.0 151.0 152.5 154.0 155.3 157.5 158.6 160.6
并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1)体育老师所选三名男生身高为164.0 165.2 166.4
体育老师所选三名女生身高为157.5 158.6 160.6
(2)可以把学生身高分段,比较该段身高,比如:150 cm—160 cm范围内,男生4分,女生6人,160 cm—170 cm范围内,男生4人,1人.(3)75%和50%.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下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下册第四章
课标要求 1.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数据).2.掌握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或称为饼图)等基本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3.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读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
内容分析 “数据与统计图表”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统计图表在表示数据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统计意识。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数据的描述与分析等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如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学会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常用统计图表,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技巧.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以及如何准确解读和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教材特点:1.知识体系完整且系统内容全面:涵盖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全过程。从数据的获取方式,如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以及查阅文献、互联网查询等,到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再到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与应用,内容丰富且完整。 逻辑清晰:按照数据处理的先后顺序编排内容,先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再讲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最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注重实践与应用贴近生活实际: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多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如调查学生睡眠时间、统计社区居民运动步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动手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方法多样且实用统计图表类型丰富:详细介绍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常见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例如,条形统计图能直观显示各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可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呈现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数据分析方法多样:不仅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统计图表,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4.重视数学思维培养渗透统计思想: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统计思想。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三)教学设计思路建议: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活动,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生活实际:将统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数据,并绘制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强调数据分析:在绘制统计图表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统计图表,如PPT、动画等,使图表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如介绍更复杂的统计图表或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统计能力。
(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6.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6.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6.2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16.3扇形统计图16.4.1频数与频率16.4.2频数与频率16.5频数直方图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6.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基本的整理方法.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任务一: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类比、联想,引导学生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方法.任务二:掌握整理的初步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6.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理解抽样的概念和调查方式;2.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1.理解抽样的概念和调查方式;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2.理解在定义总体和个体时所说的“考察对象”是一种数量指标.任务一: 出示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统计过程,总体是要考查对象的全体,注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任务二:探究新知,学生掌握随机抽样选取的样本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选取的样本既要有随机性,又要有代表性.任务3:例题精讲,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1.了解条形统计图,并会画条形统计图;2.了解折线统计图,并会画折线统计图.1.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会画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2.经历画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思想.任务1:让学生经历画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思想.任务2: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问题,画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6.3扇形统计图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及优点,会画扇形统计图.2.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体之间的关系.?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及优点,会画扇形统计图.2.制作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任务1: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的百分数.任务2:例题精讲,学会制作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6.4.1频数与频率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1.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2.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掌握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任务1: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把各组的中间值作为该组的平均数是求平均数的常用方法.任务2:巩固例题,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掌握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6.4.2频数与频率理解频率的概念,能计算频率;2.能利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1.理解频率的概念,能计算频率.2.能利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任务1:掌握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频数=样本容量×频率.任务2:巩固例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单位1.6.5频数直方图掌握频数直方图的画法; 2.频数直方图的应用.1.掌握频数直方图的画法。2.频数直方图的应用.任务1:掌握每一组的两个边界值的平均数称为该组的组中值.任务2:巩固例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掌握频数直方图的画法.
第6章《 数据与图表统计》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