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城市的兴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难点
1.两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导 入: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两汉时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板书]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帝时治理黄河 八十多年没有发大水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八百多年没有改道
修建白渠等水利工程
其他工程:漕渠、成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
2、农具的改进: 耕作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播种工具:耧车 加快了播种速读。
农作物的种植 小麦,水稻,桑麻。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的发展 :工具先进:提花机
织技高超:花纹精美
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2.冶铁技术的进步 : 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铁农具数量增多、钢材制作兵器
三、商业的兴盛
1.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 目的:实现经济上大一统
2.城市的繁荣: 长安和洛阳
四、思考
1、两汉时期,针对繁华的东西二京,统治者在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答案: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对。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面对商业的繁荣,汉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没有人去种植农业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为西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两汉初期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
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两汉时期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民族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 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资料]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商鞅变法时因大规模垦殖而遭受破坏的西安附近塬区森林和秦岭北坡边缘森林,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 ,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的表现。他们采取的措施,使汉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农耕区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