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2、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3、认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贡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
2、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以及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归纳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
4、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2、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古老少数民族。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让学生观看图片,并补充有关的资料,上学生懂得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增强,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而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为汉边郡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进匈奴是如何兴起并对中原形成强大的威胁;另一条线索是讲中原的汉朝在不同的时期与匈奴的关系。
本课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事件较多,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使学生懂得,中原的主体民族后来发展为汉族,在各民族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中原汉民族的影响之下,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活跃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随着中原封建国家的日益富强,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各民族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讲授新课: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答: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问题一: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
问题二:什么是"和亲"政策 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
补充材料:秦末汉初,中原长期动乱,匈奴乘机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中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冒顿围困于平城白登。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史称“白登之围”。
这次战役,匈奴出动骑兵4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汉高祖率30多万大军迎敌。冒顿用诱兵之计,将汉高祖和先头部队重重包围在平城白登山。匈奴骑兵阵势严整,汉军无法冲出重围,粮草断绝。后来,汉高祖派人贿赂冒顿的妻子。冒顿的妻子劝说冒顿解开重围的一角,汉高祖才得以乘大雾弥漫,仓皇逃出。
白登之围以后,西汉政府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力不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汉朝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以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但匈奴仍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汉初“和亲”政策的确定:白登之围后,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匈奴不断进犯北部边郡,刘邦苦于无力抵抗,遂接受大臣娄敬的建议,答应与匈奴和亲。娄敬认为:将汉公主嫁与冒顿单于为阏氏(皇后),并送以厚礼。这样,匈奴“贪于重币”,又因“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闻(外)孙敢与大文抗礼者哉?”娄敬所说的和亲理由,虽然很勉强,但在当时汉王朝急需稳定,而无力抵抗匈奴入侵的形势下,这种和亲政策为惟一可行之法,因而立即被刘邦接受。只是吕后不愿将惟一的女儿“弃之匈奴”,于是于高帝九年(前198年),将一庶人家女儿冒充公主嫁与单于。和亲政策虽然能暂时缓和同匈奴的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材料你明白什么叫“和亲政策”,汉初为什么实行“和亲”政策了吧。
你对汉初和亲政策有什么看法?鲁迅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亲”政策是“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翦伯赞则认为“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林剑鸣认为“和亲政策是汉初被迫采取的一种方式,是西汉政府无法用武力抵御匈奴入侵时才实行的,其作用是应当肯定的。”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那么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又有什么变化呢?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匈奴的威胁,你会怎样做呢?
问题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时代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弱渐强,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
(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有哪些作用?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符合各族人民的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使北方边境呈现出和平兴盛的景象;边境的和平兴盛,也给匈奴人民本身带来了安宁、和平和利益。
三、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2.昭君出塞
(1)阅读以下资料,你怎样理解它
材料一: 书上摘录的《汉书》内容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2)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区别
汉初和亲是在白登之围大败的情况下实施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且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3.汉和匈奴的和战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想一想:两汉与匈奴的关系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概括出两汉时期与匈奴之间交往、战争的史事,从而得出汉匈之间是“战”与“和”交错复杂的民族关系。从具体的“战”“和”中明白一些道理。
答案:(1)①秦末汉初,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
②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
③汉武帝时,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胜。
④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向汉称臣,首领呼韩邪求亲,昭君出塞。
⑤东汉派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2)启示:第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匈奴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历史上各民族间有战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统一与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正是在各民族的战与和之间,我国历史曲折向前发展着,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兴衰变故,才使得我国的历史更为丰富多彩。
第三,像王昭君、霍去病这些为民族间安定、和平做出贡献的人物,永远受到后人的称颂。
动脑筋: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①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②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③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板 书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三、昭君出塞
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归汉
2.昭君出塞
3.东汉同匈奴的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