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材: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初中潘晓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3、会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据;
2、 经历对数据的整理,体验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2、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意识和自信心;
3、 培养数学思考的习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并做出简单的整理。
突出重点措施:
(1)设计实际情景,来体会数据存在的普遍性与必要性。
(2)通过判别、合作、交流等环节,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在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突破难点策略:
设计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情景,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校要开展体育节,比赛项目的报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其中投篮比赛是这次体育节的第一个比赛项目,回顾投篮比赛规则:以班级为单位,每班3男3女。投篮每人10只,这6位同学的进篮总数,作为这个项目的班级得分,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取前8名。我们班有7位男同学报了名,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会如何选择这3位男运动员?下面是在选拔赛中,这7位男同学的10次投篮中的进球数:1号:6 2号:5 3号:74号:3 5号:6 6号:47号:2你会选择哪3位同学参加此次比赛? 【师】:介绍背景,提出问题【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发表自己的意见。【师】:指出数据会说话,数据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数据也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从学生熟悉的体育节报名工作引入课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碰到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的内动力,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数据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师生 互动探索新知师生 互动探索新知师生 互动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需要有目的的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你认为数据收集可以有哪些途径?2、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1)小刚在某次投篮比赛中的进球个数;(2)学生的视力;(3)我班同学的生日;(4)一定质量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5)中考后想了解今年萧山各普高的录取分数线。小结数据收集的途径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资料、使用互联网等 【生】:个别回答【师】:板书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整理。并指出对具体某一数据的收集方法不是唯一的。 数据的收集途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部分答案,就让学生自己先说。后面的这些数据的收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利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对数据收集的途径有更深的体会,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3、以运动会为背景,设计活动:运动会入场式上,各班同学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的经过主席台。活动一:课件给出两套服装,由学生选择喜欢哪一套服装,作为本班的班服。 【生】:决定权交给学生,在一位学生的组织下,通过表决,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数据做出决定。【师】:引导学生注意数据在这一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行及时评价。 这是一个学生很熟悉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经历了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且根据收集的数据做了选择服装的决定,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为了所做的服装能适合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吗?通过何种途径收集?活动二:量身高 请部分学生(两个组)参与测量身高,再请一个学生帮助测量,一个学生读数,还有一个学生记录。要求:1.按座位排成一排 2.记录时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厘米 3.记录时在女生身高旁边打“√”。其余学生思考:有了身高数据,你认为服装厂在做服装之前,会对这些数据做怎样的整理? 【师】:提出问题 【生】:集体回答【师】:教师示范如何测量 【生】:一部分学生参与测量,一部分学生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设计了做服装前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整个过程,学生由于经历过做校服的情景,这个活动很容易被理解、接受。学生可以自行得出此问题中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测量,教师教给学生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数据进行整理,先男女分开,并由低到高排列,暨完成对数据的分类、排序。对数据进行分组、编码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是利用鞋号为例子的,但是生活中学生关于自己的脚长与鞋号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所以在讲解这个数学问题上我把它改成关于服装的编码,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并且在做校服时刚刚经历过,在这里对服装的大小进行分组、编码比较容易理解,从而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再一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分类、排序将数据分成两类:一类是男同学的身高,另一类是女同学的身高;将两组数据分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生】:动脑回答【师】:利用电子表格输入数据,进行排序。
分组、编码身高不一样,所做的衣服大小也有所区别,那么是不是每差1厘米就规定一个大小呢?介绍服装号现行国家标准参考值:根据身高,以5cm为一个号,如表:身高(厘米) 号码…………140≤L<145140145≤L<150145150≤L<155150155≤L<160155160≤L<165160165≤L<170165170≤L<175170…………回顾反思分组编码的意义:分组编码能使原来繁多的数据简化、有序化。根据大小,将它们按一定规律分组,然后将每组数据按一定规则编码,是数据分组、编码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统计各号码服装的数量;观察统计得到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生】:观察自己衣服的领子,标有怎样的尺码。【师】:介绍确定衣服号码的依据。【师】:指导学生共同反思数据分组、编码的意义。【生】:根据表格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巩固新知 我们的运动会实际上是为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同学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锻炼、睡眠、营养,而我们的营养大多来自一日三餐,中餐、晚餐大都由学校家长为你安排,你重视你的早餐了吗?我们的早餐情况项目选项你经常在哪里吃早餐?家里早餐店路边摊 你以前有过不吃早餐就上学吗?没有很少经常 要求:1.在“家里”、 “早餐店”和“路边摊”三栏中选且只选一个 2.在 “没有” 、“很少”和“经常”三栏中选且只选一个。根据收集整理后的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出营养学家对于早餐问题的提醒。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步骤:明确调查的问题;明确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式;记录结果统计数据,发表看法。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在学生中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
你说我说清点收获 1、阅读课本128—129页,把这堂课的知识点在课本中找出来。2、谈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想?(1)数据收集的途径(2)数据整理的方法(3)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生】:阅读课本,并把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课本中找出来。【生】: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作适当归纳,并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作多元评价。 回归课本,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先体会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总结,提高独立分析和自主小结的能力。对学生的小结,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布置作业 (1)课本P130的作业题(A组必做,B组选做)(2)数学作业本§6.1(3)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我市今年10月份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整理所得数据,指出哪几天的气温变化较大。 课内引申到课外,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本节课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终极目标,以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完善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为依托,以学生的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为主线来构建本课时的教学模式,突出新知识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
整节课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原则设计,设计了学生学校生活中正在举办的体育节作为活动主线,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的整体构思
本堂课以学生的体育节报名工作引入,让学生体会数据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数据收集有哪些途径,紧接着是一组练习,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接下来组织两个与数据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活动,活动中让学生亲历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亲身参与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活动中体验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了解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课堂小结,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独立分析和自主小结的能力。课堂练习,再一次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在学生中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与图表这一章的起始节,也是初中阶段统计这一内容的第一节,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由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误认为记录、计算等都是数据收集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问题,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了解到:记录是数据收集时的一种手段,而计算实际上是对已经收集的数据的后续处理。
对某一数据的收集可以有不同的收集途径,学生认为我任何数据的收集都可以采用询问调查的方式,而忽略了原始数据的收集途径,这里教师要告诉学生,数据的收集尽可能的自己亲自去收集,而不要总在别人已经收集整理好的基础上再去收集,当自己收集遇到困难时,再采用间接途径收集。
由于本节内容均取材于实际生活背景,学生对此有兴趣,但同时也容易使学生缺失理性学习态度,把它当作阅读性材料来对待,因此,教学时,切不可让学生走过场,教师要把问题背景交代清楚,并设置好问题链层层推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猜想归纳、切实体验。
本堂课的教学特点
1、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引入,教材是以杭州西溪湿地的鸟类观察数据引入的,虽然选取的地点在我们身边,但是对这些鸟类的关注是我们学生比较陌生的,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同学们身边的事作为情景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更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材对数据的收集途径是直接给出的,而现阶段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更多应该是感性的、具体的,于是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身边的问题情景,例如小刚在某次投篮比赛中的进球个数;学生的视力;我班同学的生日等等,由学生从具体事件中归纳体会数据收集的一般途径,另一个方面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现实生活中。
本节课以学生的体育节作为问题背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组织教学活动,经历选服装、做服装的前期工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 有效利用活动组织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统计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于是这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并且力求抓住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3、 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效益。
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时间、加强效果、分散难点。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活泼,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 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通过提供生活原型,反映了“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一基本观点,寻机对学生进行热爱数学的宣传激励教育,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火,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