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1.4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1.4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7-29 10: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平行线的性质(嵇文红)
版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第4节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量、猜想、验证与证明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意识.3.
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分
教学方式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行线的判定方法.问题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纠正评价.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问题2:
把判定的条件和结论互换,还成立吗?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板书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复习之前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感受知识的延续性,为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做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性质
1、动手操作、探究性质公理画图
:利用练习本的横格线画两条平行线a、b,在任意画一条直线c,使它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
测量:测量任意一对同位角,观察他们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猜想.猜想: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小组成果,请小组代表说出本组的测量结果和猜想.在全班同学的意见一致后,我继续提出问题:验证:问题1:
其他三对同位角相等吗?活动报告组长画图测量记录代表发言
同位角角∠∠∠∠度数角∠∠∠∠度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通过测量得到肯定的答案,教师利用几何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进行验证.
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观察:改变截线c的位置,虽然角的度数发生改变,但是同位角保持着相等的关系,从而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归纳:问题2:你能用语言对猜想结果进行归纳吗?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补充,师生达成一致,通过我们动手实践得到的性质,作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使用,教师板书公理:公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相等(简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分析:条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结论:同位角相等问题3:你能根据图形,用符号语言描述这个公理吗?学生发言,老师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确定符号语言为:
∵a∥b(已知)
∴∠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其他的三对同位角相等,由学生口述.练习:教师口述小题,学生回答.2、探究性质定理:问题4:两直线平行,除了同位角相等之外,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有怎么的关系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小组同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预案1:
学生动手测量得出猜想.
教师及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公理尝试推理.
预案2:学生用已学过的公理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说理.猜想:_________________猜想:_________________验证:
这种方案,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把说理落实到笔头.
学生小组交流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用投影展示推理方法,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性质定理,教师板书:
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明确定理条件和结论,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出符号语言定理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已知)∴∠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已知)∴∠3+∠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是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角的数量关系,同位角、内错角是相等的,同旁内角的和是180°,为今后计算角的度数或证明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问题5:
你现在能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吗?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学生独立思考,请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他学生及时给予补充
,归纳总结出:①条件、结论不同:条件结论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
③同旁内角互补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
或同旁内角互补②作用不同:性质的作用:通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角的度数关系.判定的作用:通过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事情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通过动手画图、测量使学生对性质公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几何画板的度量和动态演示,增强学生对公理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度量角的度数,填表格从表格中,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渗透出数与形的重要关系,用形直观形象的表示数的关系.通过平行线性质公理的探究的过程,感受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通过学生用准确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加深对性质公理的理解.由学生设计的这个环节,验证猜想,体现对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归纳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及时的小结、帮助学生分析平行线的性质的作用.过师生共同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比较,避免应用时出现混淆.
应用练习,巩固新知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例题1:如图,填空:1、

AB∥CD,(已知)

∠A=∠4(

2、

AB∥CD,(已知)∴
∠A=∠2(

3、

AB∥CD,(已知)∴
∠A+∠3=180°(

例题1由学生独立思考,并请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同学回答,此时教师关注基础薄弱的同学,让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小结:平行线的性质的使用条件是有两直线平行,得到的同位角、内错角是相等的关系,同旁内角是互补的关系.例题2:如图AB∥CD,∠A=120°求:(1)∠4的度数(2)∠2的度数(3)∠3的度数
(4)∠1的度数.(1)

AB∥CD,(已知)

___=___=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小题由学生独立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实到笔头上,我先给小组长判,小组长给组员判,然后请2名同学口答,并说出解答依据,教师板书,规范解题格式.再请小组长汇报本组情况,说出本组出现的错误,其他同学引以为戒.(4)小题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在1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预案1:

AB∥CD,

∠A=∠4=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1=180°,

∠1=60°.预案2:

AB∥CD,

∠A=∠2=1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180°,

∠1=60°.预案3:

AB∥CD,

∠A+∠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60°.

∠3=∠1,

∠1=60°.强调:灵活应用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解决问题.练习:(备用)1.
如图,AE∥BC,求证:(1
)∠1=∠B
(2)∠2=∠C
学生独立思考,本在笔记本上完成证明.利用投影把一个学生的思想方法展示.
变式1:如图,AE∥BC,∠1=∠2
求证:∠B=∠C
变式2:如图,AE∥BC,AE平分∠DAC
求证:∠B=∠C
变式3:如图,已知∠1=∠B求证
:∠2=∠C变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后,落实在笔头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此基础之上,和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平行线的性质是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角度数量关系;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小青不小心把家里的梯形玻璃块打碎了,还剩下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如图)。要订造一块新的玻璃,已经量得∠A=115 ,∠D=100
,请你想一想,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教师及时小结,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本节课:我学会了……我感触最深(最困惑)的是……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
知识:方法:①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②养成解后反思的好习惯,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组练习是直接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习题,以达到熟悉平行线的性质的目的.通过给小组长先判,鼓励小组长的同时激励其他同学加快解题速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通过例题2变式的学习,再一次夯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目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通过小结,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能力.
随堂检测,夯实基础
《三级跳》103页,1、2、8
依托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知道.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基础题:
p137
练习2和议一议提高题:P139
B组2题和5题
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高.
板书设计
§8.7.6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练习:符号语言:定理:符号语言:
定理:符号语言:
结论
条件
结论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