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卷 舌
1. 有卷舌 2. 无卷舌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 挺直 2. 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上眼脸有无褶皱
1. 双眼皮 2. 单眼皮
看一看
每个人表现的相同或差异与遗传有关
遗传学界的两大学派
“融合假说”派
“颗粒假说”派
遗传物质融合
遗传物质独立
蓝+黄→绿
蓝+黄→蓝/黄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
3. 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 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1. 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便于形成纯种,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4. 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多。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雌蕊
豌豆
南瓜
豆荚形状
种子形状
子叶的颜色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花的颜色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人的双眼皮和丹凤眼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判断以下描述是否属于相对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
母本去雄
套袋
杂交实验步骤
选择亲本
母本♀:
父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
供应花粉的植株
时间:
目的:
花蕾期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人工异花授粉
P
防止母本自交
人工授粉
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
正交
反交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F1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F1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同一性状的亲本,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F1为什么会只有紫花?
F2为什么既有紫花,又有白花?
F2为什么紫花:白花=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遗传因子(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如:字母大写(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如:字母小写(a )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如:A和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
体细胞中的基因是 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成对
紫花亲本:AA
白花亲本:aa
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
紫花F1:Aa
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
在F1体细胞内的两个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③ 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受精时基因又恢复成对。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均等的。
配子
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Pp
×
P
p
P
p
PP
Pp
Pp
pp
PP
×
pp
紫花
白花
P
Pp
F1
P
p
配子
F2
紫花
紫花
紫花
白花
1 : 2 : 1
紫花
紫花
演绎推理:设计实验检验分离假说
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
思考:对分离现象最核心的解释是什么?
——测交
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要证明成对基因是否分离,就要证明F1(Pp)产生的配子类型为P:p = 1:1。
P
p
Pp
pp
p
Pp
pp
×
杂种F1(紫花)
隐形纯合体(白花)
可测定 : 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测交作用: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
请
预
测
实
验
结
果
?
P
p
紫花 白花
1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
过程中分离。
等位基因
形成配子的
Pp
P
p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
实验验证
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花粉鉴定法(P8)
显性的相对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
1.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
(1)概念
(2)举例
表现型:(AA)=(Aa)
显性的相对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
2.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表现型属于双亲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
(1)概念
(2)举例
表现型:(AA)≠(Aa)
显性的相对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
3.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称为共显性。
(1)概念
(2)举例
表现型:(AB)=(A_)+(B_)
血型
3.共显性
(2)举例
血型 基因型 红细胞上的抗原 显隐性关系
A
B
AB
O
IA与I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IA对i为完全显性
IB对i为完全显性
IA与IB为共显性
隐性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
B
A、B
无
表型=基因型+环境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表型
基因、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
正交、反交、杂交、自交、测交、回交
分离定律的应用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想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2中雌配子活力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C
分离定律的应用
2、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表现为无角。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该小羊的性别及基因型分布为:
A.雄性,nn
B.雌性,nn
C.雌性,Nn
D.雄性或雌性,nn或Nn
C
分离定律的应用
3、人的能卷舌(D)和不能卷舌(d)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家庭中父亲能卷舌,母亲不能卷舌,生有一个不能卷舌的女儿,再生一个能卷舌的孩子的概率是:
A.0
B.1/2
C.1/4
D.1/8
B
分离定律的应用
4、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了假设
B.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出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把证明等位基因分离转化为证明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F1产生配子时
B
分离定律的应用
5、一株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1:1
B.4:4:1
C.2:3:1
D.1:2: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