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二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必修二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08: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①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②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
③结构比较稳定等。
20世纪50年代之前,“遗传物质可能是核酸”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此前人们普遍认为DNA是相当小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四种碱基在核酸中等量地存在,并简单重复。人们考虑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巧妙适应性,以及发育过程和途径的极端复杂性,DNA 这样简单的小分子不可能发挥出如此重要的控制作用。相比较而言,含有20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倒是能够提供无限数量的排列组合。那么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又是如何逐步得到的呢?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肺炎链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
R型肺炎链球菌(菌体):无多糖类胶状荚膜,菌落粗糙,无毒
S型肺炎链球菌(菌体):有多糖类胶状荚膜,菌落光滑,有毒(唯一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
R菌菌落表面粗糙
S菌菌落表面光滑
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肺炎链球菌肺炎胸片
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活动1: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思
分离出
注射
注射
注射
注射
①R型活菌
小鼠活
②S型活菌
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活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和R型活菌混合
小鼠
死亡
R型活菌+S型活菌
依据单一变量原则,比较第 组和第 组,自变量是 结论是
哪组实验现象最出乎意料 提出你的疑问。
活动1: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思
第4组s型菌的来源可能是
材料 1:1931年,詹姆斯阿洛韦将s型菌过滤,去除细胞成分后,得到无细胞的提取液并用该提取液成功地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材料 2:高温可以破坏s型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失去完整性,也会使S型菌的荚膜蛋白、毒素蛋白等变性失活。
材料 3:不同的光滑型菌株的荚膜有各种不同的组分与结构,当它们侵入人体时,人体会为了对抗它们产生不同的抗体,因此在格里菲思的时代,光滑型菌株被分为s-1、s-Ⅱ、S-Ⅲ、S-Ⅳ型,根据R型能突变成不同S型,也把R型菌相应地分为R-I、R-Ⅱ、R-Ⅲ、R-Ⅳ型。
材料 4:格里菲思实验中使用了 R-Ⅱ型和 S-Ⅲ型肺炎链球菌,实验中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 S-Ⅲ型细菌与活的 R-Ⅱ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死亡,并且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 S-Ⅲ型活菌。
活动1: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思
分离出
注射
注射
注射
注射
①R型活菌
小鼠活
②S型活菌
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活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和R型活菌混合
小鼠
死亡
R型活菌+S型活菌
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从下方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培养所需材料设备、物质提纯与鉴定所需材料设备S型菌提取液,S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蛋白质、脂质等,蛋白酶、DNA酶、RNA酶、酯酶等水解酶。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步骤:
如何确定转化因子?
【研究思路】
分离各种物质,
单独看某物质是否具有转化作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主要成分
S型肺炎链球菌
活动2: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艾弗里
多糖
蛋白质
DNA
DNA加DNA酶
分别与 R 型 活 细 菌 混 合 培 养
R
R
R
S型活细菌
S型细菌中的DNA是转化因子
结论:DNA才是肺炎链球菌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思考1:设置DNA+DNA酶有何意义?
活动2: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艾弗里
用反证法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必要条件,使结论更加可靠。而且证明是DNA本身,而不是DNA的碎片或化学组成单位使细菌发生了转化。
活的S型菌
液体培养基:悬浮培养,促进转化
固体培养基:得到菌落,用于观察
思考3:离体转化实验先后使用了几种培养基?各有什么目的?
思考4:第3组为何出现S型菌?此S型菌是否有R型菌的遗传物质?
S型菌的DNA整合到R型菌遗传物质中(基因重组),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还携带有R型菌的遗传物质。
思考2:离体实验中S型菌各组分是否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提取?
思考5:后续研究对本实验有何补充?
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S型菌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研究证实了这样的论断:DNA是遗传物质,DNA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由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理论根深蒂固,再加上当时的DNA提纯技术不够精准,一些学者仍然深深怀疑“DNA是遗传物质”,认为艾弗里实验中的DNA由于混有少量的蛋白质,才引起细菌转化。1952 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与助手蔡斯进一步进行了实验研究。
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呢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为了检验DNA是否为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物质的方法,将噬菌体进行标记,使其侵染大肠杆菌,通过追踪物质的去向,进一步明确发挥遗传作用的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它的专一宿主为大肠杆菌。
T2噬菌体的成分中,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细菌
噬菌体
电子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
怎样标记噬菌体呢?能否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是病毒,无法单独在培养基上存活,应用含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培养基
培养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5S)
T2噬菌体(含35S)
培养噬菌体
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
培养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
T2噬菌体(含32P)
培养噬菌体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标记
侵染
搅拌、离心
检测放射性
实验过程:
1. 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搅拌:使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离心:使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层
2.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在离心管中是怎样分布的?
上清液: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沉淀物:大肠杆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标记
侵染
搅拌、离心
检测放射性
实验过程:
3. 甲组离心管溶液的哪里出现了放射性,说明了什么?
上清液,说明了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4. 乙组离心管溶液的哪里出现了放射性,说明了什么?
沉淀物,说明了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标记
侵染
搅拌、离心
检测放射性
实验过程:
5. 在甲、乙两组实验中,能在子代噬菌体种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说明了什么?
亲代噬菌体的DNA参与了子代DNA的组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6. 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然留在细胞外。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
A
B
C
沉淀物中出现35S
搅拌不充分→未分离。
培养时间过短→未注入
上清液中出现32P
培养时间过长→已释放
讨论:
(1)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
(2)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1)个体小,结构简单,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 繁殖快,便于进行遗传相关研究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随着对病毒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发现许多病毒中含有RNA,却没有DNA。例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
烟草花叶病毒
艾滋病病毒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RNA
蛋白质
烟草花叶病毒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RNA
蛋白质
得到全新病毒
不能得到病毒
RNA酶
RNA水解产物
不能得到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TMV B
RNA B
蛋白质 B
蛋白质 A+RNA B
TMV B
TMV A
RNA A
蛋白质 A
蛋白质 B+RNA A
TMV A
结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格里菲斯的活体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离体转化实验
转化因子是什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是肺炎链球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DNA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更多实验证据表明
更多实验证据表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