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件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一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单元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件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22: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及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4课一. 冒顿(mòdú)统一蒙古草原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 匈奴的兴起 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初的和亲政策2.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三.昭君出塞1.昭君出塞和亲2.匈奴的分裂单于chányú1.冒顿单于冒顿鸣镝射马图葱岭我们应该怎样去开发、治理这一地区? 请思考:
这个地区那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如何? 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在开发这一地区的时侯应该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请问: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抛弃了和亲政策而能够大破匈奴?(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白登之围国力不足处于劣势和 亲汉武帝兵强马壮国力强盛反 攻昭君塑像根据你们掌握的资料,能说说昭君出塞的原因吗? 它与西汉初年的“和亲”一样吗?你如何评价昭君出塞?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要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不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利益。既要满足当代,又要着眼于未来;绝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 地方要大力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去投资。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要先发展有势力的城市,发挥他们的优势。比如:西安...... 等等今天我国有多少民族?今天的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 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汉与匈奴的关系存在着几种方式? 既然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段历史?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翦伯赞《题昭君墓》 :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汉书·匈奴传》: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 长城内外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前国家副主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