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水利的成就汉武帝刘彻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此后八十多年黄河未发生大水灾。 (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后汉书·王景传》 西汉后期黄河又决口,公元69年,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从此使黄河800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
为什么汉武帝对关中水利特别注意? 白渠成,民得其饶,歌之曰:“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书·沟洫志》二、耕作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汉代牛耕图二牛抬杠
有了犁壁,犁就能翻土碎土,还能起垅,没有犁壁的犁只能破土划沟,再靠锄、铲一类农具帮助才行。这个发明欧洲则到了约1000年以后才有,很了不起吧!
耧 车省力过半得谷加五 两汉时期北方普遍种植产量比粟大一倍的小麦,把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面食。当时的面食都叫饼。饼是“并”的意思,因为以水和面,好像并起来。火烧而食者,为烧饼;水煮而食者为汤饼;笼蒸而食者为蒸饼,蒸饼就是馒头,不过当时还没有馒头这个叫法 。在中国的饮食史上,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就始于汉代。
我们常吃的萝卜、芹菜、韭菜、葱蒜等等,他们也差不多都吃上了。而且,汉代已经能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一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 汉朝饮食加工图 (庖厨)你能从这张图上得到哪些信息?庖厨图 汉代时,四川是栽种桑树和生产蚕丝的主要地区,这块采桑画像砖的出土,给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这是四川成都市郊出土的采桑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它高24.2厘米,宽37.5厘米,画面表现一个妇女手执长竿,正在采桑叶的情景。 汉代织机汉代妇女曲裾深衣 三、高超的手工业技术宛 宛属南阳郡,东汉时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这项发明比欧洲早1000多年。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马踏飞燕中国旅游的标志 长信宫灯灯烟顺着宫女右臂进入宫女体内,可以避免空气污染 错山云纹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馆藏 高26厘米,腹径15.5厘米 。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炉身似豆形,作子口,盖有博山,通体错金花纹。圈足饰错金卷云纹。座把透雕成三龙出水。炉盘饰错金流云纹。炉盘上部及炉盖铸多层山峦,炉盖因山势镂孔,山间人兽出没。宴乐图 车马出行图 四、繁华的东西二京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
——班固《西都赋》 想一想,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 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东汉集市画像砖武帝半两钱 某电影摄制组要拍摄一部以两汉时期历史为背景的电影。由于剧情的需要,其中要设计三个场景:一是黄河岸边农村的田园风光,二是城市中的商贸活动,三是贵族家庭中的宴乐生活。为了力求表现出两汉时期真实的社会原貌,导演想请大家担任这部影片的历史顾问,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你给否为这三个场景的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呢? 大家来帮忙! 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已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城市也相当繁华,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那么,你认为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