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
概述
计算机作为20世纪的重要发明,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对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了解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畅想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构造与实际工作原理,使学生们体验、感受、了解、理解、掌握信息技术中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工具。
本章的主要内容
节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存在的信息。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在了解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畅想未来技术发展。
第二节 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计算机安全、隐私和道德规范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目标 实现
知识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过“寻找身边的信息”小活动,教材中“一、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通过学生畅想信息技术未来发展,教材中“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过程 贯穿在学生理解各种不同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中,教材中“四、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技能 能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并能通过数据对实验进行分析 比较各种图像的不同之处
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勤于思考 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 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 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能思考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 贯穿于学生畅想未来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难以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活动与相关实例加深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使学生能从大量的具体事件中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认识。“计算机是如何表示信息的”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深奥而神秘,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一步步带领学生剖析过程,解开这个问题的神秘面纱。
二、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用1-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计算机发展的展望;第二课时,学生实际体会各种不同类型信息的数字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机房准备
普通主流配置的计算机即可,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2.教师准备
搜集整理一些有关信息概念、信息技术的未来应用的新颖实例。对于信息的数字化这部分内容准备相应的图片、声音、视屏素材。
3.学生准备
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即可。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小故事讲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绝密报告,其内容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当时美国国防部的官员认为这是敲诈,欺骗,不予理睬,结果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教师提问:这7个字是什么呢?(参考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2.介绍“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
教师就上面的小故事向学生讲解信息的概念。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内容,并思考完成小活动:通过回顾一天的生活,记录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大家都接受了哪些信息、如何获得的、通过什么形式。请在纸上描述自己的一天或某件事情的片断,并要明确注明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载体。
(2)在学生绘制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信息的载体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思考:信息还有哪些其他特征?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主要让学生能从已知的学习经验中认识信息的存在,能深层次地理解信息的一些特有属性,加深学生对于信息概念的理解。
3.认识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提问: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每天人们都要面临各种大量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成为令人烦恼的问题,于是,一种工具就此发明,它是人脑的延伸,大家知道是什么工具?从而引出计算机这个信息处理的工具。
教师介绍计算机具有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但只会按照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运行等特点,初步认识计算机这样一种信息处理工具。
(2)师生互动:如今,计算机已经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请大家思考,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3)学生活动:教师提供一个计算机发展的大事记图表,要求学生对其中缺损的内容进行补充,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搜集、填充的工作,完成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学习。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然后再提供一些奇闻逸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多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及影音素材,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印象。
4.畅想未来信息技术的应用
师生互动: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可以请学生们畅想未来计算机的应用前景,并思考以下问题:在一些科幻电影中,常常有机器人突然具有自己的思维,并发生暴动,转而袭击人类的情节,学生们认为这种情节可能发生吗?请简单阐述理由。教师在指导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设想可要求学生们自己进行评论,讨论设想的合理性、可行性。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四、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的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
(1)教师提问: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强大工具,它存储的信息有哪些种类呢?这些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什么形式存在、表达的?
教师重点介绍,计算机可以存储文字、声音、图片、影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使用二进制来表达的,把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过程称为信息的数字化。
(2)思考:计算机中为何使用二进制来表示?除了二进制技术系统,生活中还有哪些记数系统,请举例。
(3)教师以一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并可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当堂操练。
(4)教师提问:一张普通1.44MB的3.5英寸软盘,理论上可以存储多少英文字母、多少个汉字呢?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中的基本存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让学生读懂Bit、Byte、Kb、Mb、Gb;在此基础上介绍ASCII码、如何阅读ASCII码表和汉字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最后请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计算出问题的答案。
(5)教师提供两张图片:一张为位图、一张为矢量图。请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这两张图有何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们观察,一幅图放大后会出现一粒粒的小点,而另外一幅图则不会失真,由此介绍像素的概念,理解位图是由像素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有颜色和亮度,而矢量图是用一系列计算机指令来描述和记录一幅图。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放大后才会出现不同效果。
(6)教师展示3幅相同图案的图,图1为2色图,图2为4色图,图3为32色图;请学生们从文件大小、颜色观察图像,并设疑:用何种方法计算图像大小而不查看图像属性。
教师就此介绍图像的分辨率、图像构成的原理、如何计算位图大小并与实际图像大小印证,与学生一起探究图像在计算机中如何用二进制表示。
(7)教师提问:动画片中的人物是如何动起来的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动画的实际原理,让学生们感性的认识到视频实际由一系列静止的图像构成,并可介绍相关的图像采集规则。
(8)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简单了解声音的数字化需要的步骤。
6.小结本章内容
思考与练习
练习题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 第一阶段(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阶段(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阶段(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 第四阶段(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8)10 =(10010 )2
(23)10=(10111 )2
(1101)2=(13 )10
(101010)2=( 42 )10
3.英文字母的二进制编码遵循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而汉字的二进制编码标准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
4.分辨率为1024×768的黑白图像文件至少需要占用_96____KB。
思考题:
1.说一说你身边的信息。
答:略。
2.什么是信息技术?列举几个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答: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是指同采集、表达、加工、传播、存储和使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略。
3.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
答:这是由计算机的构造决定的。计算机中用来进行计算和存储的部件是由晶体管组成的,而晶体管的导通截止、电压的高低、磁表面的磁极相反,都只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状态,二进制数0与1正好符合这两种状态,所以,二进制是最符合计算机物理特性的信息表示形式。
4.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分别说出字符信息和图形图像信息的编码方法。
答: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把要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把问题求解转变为二进制数值的计算问题。
字符信息的编码方法:
英文字母和常用的数字符号与标点符号等字符通常采用的是美国国家标准局制订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简称ASCII码。详见ASCII码表
图形图像信息的编码方法:
图像由像素(Pixels)构成,对于一幅图象,每个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由于每个字节可以有256种不同的编码,因此,一个像素点就可以表示256中不同的颜色。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