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小组:_____
编号: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以及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2.
思考与探索“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3.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
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依据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7-76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统一:匈奴在
过着
生活,
(时间)其杰出首领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发展: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兴旺发达,
也发展起来,从汉人那里学会
,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8-7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
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什么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
,
2.汉武帝时的“战”:
(1)汉武帝时,能够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原因是
,夺取
了
和
。
(2)决战——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时间:
战役:
影响:
(三)昭君出塞(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西汉与匈奴的“和”
(1)
(时间),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
领
向汉朝称臣,南迁到
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
(2)昭君出塞:
把
嫁给了
,昭君出塞的重大意义是
。
2.东汉
(1)和: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向汉称臣,逐渐内迁。
(2)战:
经常攻打东汉边境,东汉先后派大将
率兵反击,北匈奴大败,部分向西方迁徙。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思维拓展)
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问题1】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
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赞扬?
【达标检测】
1.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2.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统一度量衡
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大规模攻势,主要原因是(
)
A.匈奴分裂,势力衰弱
B.
西汉国力日渐强盛
C.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D.
“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5.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拓展延伸】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己远嫁大漠,使得几代太平,如果按功名论,可以比得上当时卫、霍二位大将军。(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伐;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某青冢墓碑语
拨云见日:
1.
材料一中的核心人物是谁?她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1.
材料二中的“卫、霍二位大将军”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1.
卫、霍二位大将军和昭君分别体现了汉与匈奴怎样的关系状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两则材料反映的不同状态?
1.
汉朝不同时期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中,你认为哪一种对今天更具有借鉴意义?请你为今天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蒙古草原
游牧
秦汉之际
冒顿单于
畜牧业
农耕
和亲
限于国力
国力强盛
河套
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公元前1世纪中期
呼韩邪单于
长城
汉元帝
昭君
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南匈奴
北匈奴
窦固、窦宪
【合作探究】
【问题1】
不同:汉初“和亲”;汉武帝进行“反击战争”;汉元帝时再“和亲”;
原因:①汉初国力弱小,匈奴强大,为了边境安宁,被迫“和亲”;
②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国力强盛;
③汉元帝时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匈奴向汉称臣,请求“和亲”,汉朝接受“和亲”请求,昭君出塞。
【问题2】
①政治: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
③文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儒家教育,举办太学;
④军事:打败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问题3】主要是因为她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她自愿前往,使汉匈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安定与和平局面,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达标检测】
1.D
2.A
3.C
4.B
5.B
【拓展延伸】
1.
人物:王昭君
;
功绩:昭君出塞;
皇帝:汉元帝;
意义: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
将军:卫青、霍去病
事迹:二位将军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1.
状态:汉与匈奴之间有战有和,和是主旋律;
评价:战与和都有积极的作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境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
借鉴意义:和平友好的交往更具有借鉴意义;
建议:尊重各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