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班级:
__
姓名:______
小组:
___
编号:
___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学习,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学习,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
3、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学习,认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2-123页“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东晋著名书法家是______:集书法之大成,书法特点______
,代表作《
》,有“
”美誉,他被后人称为“
”。
2、东晋著名的画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有《
》和《
》。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4页“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佛教的盛行
(1)原因:
(2)影响:
2、南朝著名的思想家______,他撰写的《
》系统得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4页“辉煌的石窟艺术”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让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留下了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
艺术的特点。
【合作探究】理解运用历史——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
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根据你对王羲之的了解,谈谈为什么王羲之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尝试归纳本课讲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类别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尊称
艺术
书法
绘画
石窟艺术
【达标检测】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那么,书法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东晋时期
2.“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
A.顾恺之
B.祖冲之
C.王羲之
D.曹操
3.《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谁的代表作(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择端
D.赵孟頫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5.山西大同是煤都,在这里还有著名的石窟艺术,指的是(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乐山大佛
6.阅读下列材料:
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谁的艺术成就?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誉?
(3)后人怎样尊称此人?
【拓展延伸】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著名石窟,你认为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1、王羲之;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2、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1、佛教的盛行(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也大力扶持,佛教盛行起来。
(2)影响:各地大量修建寺庙,佛寺广占良田。佛教盛行,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范缜、《神灭论》。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
【合作探究】
1、立志专精、勤学苦练等。启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等。(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尝试归纳本课讲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类别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尊称
艺术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书圣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达标检测】
1.B
2.C
3.B
4.A
5.A
6.(1)王羲之。(2)《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3)“书圣”。
【拓展延伸】
现实意义:它们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都是旅游资源,可以活跃经济,提高人们的史学素质和艺术修养。
我们应当认识到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它们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其加以正确的开发、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