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设计与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6-19 18: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测量工具统一的必要性,经历了制作测量纸带的前提下开展的,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1.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 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
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
小组(两人一组):直尺、软尺、测量纸带、橡皮
★教学过程 :
一、聚焦
1.同学们平常有使用尺子吗?
2.生活中人们通常都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比如量衣服、量身高、量家具、量投掷的长度等等。尺子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测量纸带相比,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说明】开门见山巧点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投入到本课学习中。
二、探索
(一)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尺子和一张测量纸带,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要求:同桌两人一组仔细观察,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3.播放视频。
【说明】动眼动脑细观察: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能让学生更加执著于持续不断地进行观察探究。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引导学生围绕即定的观察目标发问,使问题成为有目的地观察记录的“引路人”。观察和比较是通过实验、观察、探索结合探究、推理、实验不断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试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吧。
用尺子测量和读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0刻度要与物体一端对齐;测量结果要带单位。
2.播放视频
3.先估一估,动手量一量粉红色纸条的长度,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测量活动(一)
学生尺
软尺
纸条的长度
我们的发现
(三)比较用尺子和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的长度
用尺子量和用测量纸带量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1. 学生测量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
测量活动(二)
用尺子量
用测量纸带量
同桌1
同桌2
同桌1
同桌2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短边的长度
2.请学生上展台,投影示范测量并读出橡皮的长度。
3.请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4.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说明】动手动脑做科学:在探索这一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了两个测量活动:第一个测量活动是用尺子量,先估计再测量,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的正确方法,同时也感知到不管用哪一种尺子量,量出的结果是一样的。第二个测量活动通过对比同桌二人用尺子量和用测量纸带量的结果,预期达到三个目的,用尺子量相同的物体的长度是一样的,用测量纸带量结果记录比较不精准,用尺子量比用测量纸带量出的结果更加准确。为接下来的研讨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让我们在充分的操作实践中感受、感知、感悟。
三、研讨
1.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同学们觉得有什么好处? 预设:准确、通用
2.师生小结:尺子是一种比测量纸带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全世界都通用,而且测量标准是统一的,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就可以比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说明】动口动脑说发现:《纲要》指出“在科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科学,还要发展语言。科学知识是经过探究之后,在交流讨论中形成的。”经过几个测量活动的充分体验,学生们在体验中生成,在交流中成长,通过个别陈述、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学生们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关系,这些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到奇妙无比,让他们初步学会理性分析与思考。
四、生活中使用的测量工具
1.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工具
2.生活中重量、温度等其他的测量工具
【说明】科学阅读拓眼界:通过科学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除了长度、重量、温度还有许多不同的测量工具。激发孩子们不断探索的热情,点燃孩子热爱科学的信心。
五、我是小小设计师
长大后的你成为一个有名的设计师
问:袁老师想做一条裤子需要量什么?怎么量?帽子呢?
3.请你为你的好朋友做服装设计师!可以为她设计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顶帽子、一条围巾……想一想,我们需要做哪些测量呢?
4.动手量一量。
【说明】学以致用长智慧: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探索运用的机会,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情境,让孩子们全情投入,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测量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教师选取记录完整、细致及有创意的记录表,在集体中分享、交流。通过分析和梳理,孩子们之间能互相对照,发现同伴的与众不同。探使孩子在快乐的科学活动中,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六、全课总结,质疑升华: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说明】交流分享齐成长: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促进了有效互动,聆听同伴的观点和经验的价值,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使其有所启发和收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探究机会,综合运用知识实践的机会,讨论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中获得科学知识体验,提升科学素养。
一、实现教学目标由知识点的掌握到科学技能与精神的领悟与培养的转变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感知测量纸带与尺子的异同。学生经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相当丰富的事实,积累了表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在观察实验中根据自己的实验结论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认真汲取来自同学间的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的志趣和能力,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之中。
二、实现教学方法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掌握”到“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积极的创设研究情境,与学生共同观察、操作、交流、研讨,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孩子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学生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上。
三、实现教学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教学中不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本节课中,我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适时给予帮忙、指导、启发与点拨,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形成发展,科学素养在润物无声中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