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难点】预测桌子的高度;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视频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第一次在这里上课吗?真巧,老师也是第一次在这里上课,我们真有缘分啊,虞老师在这个台上走了走,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帮我吗?
老师想知道这个舞台从这里到那里有多长,你们有没有办法?
生答(用尺子量)
师:很可惜,今天老师没有带尺子,但是,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想不想看看?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来测量的。(播放视频) 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测量的,你看出来了吗?——脚 测量有许多的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除了脚以外,还能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来测? ——手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揭题)
2. 认识一拃。
(1)师:那用手怎么来测量呢?
生答(一掌、一臂、双臂、一拳、一寸等,能说几个说几个)
师:用手有很多种测量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用手测量的方法。(出示图片)请你们仔细看图,手指是怎么摆的?
食指弯着,大拇指和中指张到最大,这样的长度叫做一拃。大家一起读,生答。
师: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做 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
(2)师:我们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他的一拃是怎么摆的 (生演示)。
现在请全班小朋友把你的手摆出来举的高高的,让老师看看你的一拃是怎么摆的,老师要看看谁的大拇指和中指张到最大。
(3)(机动设置)现在请同桌两个合作,一个演示一拃怎么摆,另一个监督,看看他的大拇指和中指有没有张到最大距离,做完后相互交换,完成后举手示意。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 尝试用拃来测木板的长度
师:大家都会用手摆出拃了吗?那怎么用拃来测量呢?请你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用拃来测量木板的长度。
教师演示
师:(边演示边操作)测量木板的长度时,量好一拃就画一条线,每次量的时候手指要挨着,量好后数出有几拃
(强调:强调起点、终点;一拃一拃测量的时候手指要挨着;测量的时候手指要伸直;量完一拃及时画线;强调数据的记录)
2. 用拃来测课桌的长度
师:学会用拃来测量之后,想不想来测一下我们身边的物体?你们想测什么?
生答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测测课桌的长(强调课桌的长) 大家刚才表现得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下小运动,活动活动我们的双手。(播放《拍手歌》)
3.用拃来预测课桌的高度
师:测完了课桌有多长,还想不想继续测?那我们一起来测测课桌有多高。从哪里到哪里是课桌的高呢?(强调地面到桌面,起点和终点) 在测量开始前,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完成一个高难度的任务——现在不用手量,用眼睛量,先看看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把手别到身后,然后看看桌子有多高,估计一下有几拃。
(学生演示)
师:你们想像他一样试试吗?试完之后把数据记在心里,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做的事情在科学上叫做预测,现在谁能用我预测有几拃来回答
生答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预测及时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投影给学生看,活动手册上要填的位置)
师:大家的预测到底准不准呢?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
现在请你试着测测看,课桌有多高?(试完了立刻做好,快速测完的有贴纸奖励) 生尝试
师:某某小组很快,已经完成了,这边也很快。大家直接用手去测量桌子有多高,方便吗? 生:不方便,桌子下面是空的
师:为了方便测量,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帮手——纸带
4. 测量课桌的高度 那怎么用纸带来帮助测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出示视频) 看完后,你们会测了吗?
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出示图片)
纸带怎么拉?(从上往下拉,拉直,接到地面),纸带拉好了要画线。
老师提醒大家两点,第一点是画线,画完线后有一段是多余的,要把多余的剪下来(或折起来),剩下的这一段就是课桌的高度(边演示边讲解)
接下来第二幅图又在说什么呢(边演示边讲解)
强调::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在实验时别忘了要及时把数据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学生实验)
三、研讨
1. 将学生的纸带粘到黑板上,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 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3.师:这里有一条纸带是老师的,你能发现是哪一条吗?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一拃: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
预测 桌子有多高?
课件15张PPT。欢迎进入科学课堂他们是怎么测量的tā mēn shì zēn me cè liáng de 用手来测量dà mǔ zhǐ dào zhōng zhǐ de zuì dà jù lí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拍手歌》猜一猜直接用手在课桌上测量方便吗?桌子有多高?预 测yù cè用纸带帮助测量yòng zhǐ daì bāng zhù cè liáng 说一说折起来或者剪下来画一条线说一说用的手指要相同一拃一拃要相连桌子的高度有几拃?zhuō zi de gāo dù yǒu jǐ zhǎ活动记录:测一测1、分工合作,注意配合;
2、用的手指,都要相同;
3、拃拃相连,做好标记;
4、听到音乐,立即整理。
.温馨提示 fēn gōng hé zuò , zhù yì pèi hé yòng dē shǒu zhǐ, dòu yào xiāng tóng zhǎ zhǎ xiāng lián, zuò hǎo biāo jì tīng dào yīn yuè, lì jí zhěng lǐ论一论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
学到了哪些知识?我 的 收 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