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测量,认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
难点:在测量过程中,需遵循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
教学具准备
两人一份:水笔、纸条、塑料条、木条??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一)问题引入
1、提问:这有两根木条,怎么比较出哪根长?长多少?
引出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板书测量)
2、提问:这支笔,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测量呢?怎么测?
学生演示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引导出一扎的方法。
(二)聚焦主题
1、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学生互相比划一扎。
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错误示范。
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板书用手来)
二、探索测量课桌的高度有几扎
1、明确课桌的高度是从地面到桌面。(板书课桌贴图)
2、预测课桌高度相当于几扎,填写活动手册预测一栏。
3、学生演示测量课桌高度的方法
讨论:这样直接用手测量课桌的高度方便吗?
有什么办法在测量时方便做记号?
引导出用纸和笔做记录,用多长的纸(和课桌一样高的纸)。
4、活动一: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学生说,老师演示匹配纸带划线,请一个学生帮助扶住木板下方,提醒学生两人合作完成。
课件小结活动步骤。
学生两人一组匹配纸带。
提醒:平放纸带,写上学号;B组用手,扶直纸带;A组用笔,桌面划线。
5、活动二:用手一扎一扎的测量匹配好的纸带
讨论:怎样用手一扎一扎的测量呢?
学生演示。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学号。
A组用笔,标记划线;B组用手,拃拃相连;
用的手指,都要相同;两次测量,及时记录。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机动:每人测一次。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下端对齐粘贴好。
三、研讨
1、观察: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交流看法: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
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总结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用身体的部位来测量家里的家具等长度或高度。
课件13张PPT。科学课欢迎你!kē xué kè huān yíng nǐ12dà mǔ zhǐ
大拇指zhōng zhǐ
中指一拃 yòng shǒu lái cè liàng 用手来测量zhuō miàn
桌面dì miàn
地面 píng fàng zhǐ dài xiě shàng xué hào
平放纸带,写上学号 zǔ yòng shǒu fú zhí zhǐ dài
A组用手,扶直纸带 zǔ yòng bǐ zhuō miàn huá xiàn
B组用笔,桌面划线AB③yòng de shǒu zhǐ dōu yào xiàng tóng
用的手指,都要相同 zǔ yòng shǒu zhǎ zhǎ xiàng lián
B组用手,拃拃相连liǎng cì cè liàng jí shí jì lù
两次测量,及时记录 zǔ yòng bǐ biāo jì huá xiàn
A组用笔,标记划线?+ ?+ A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