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小手玩具、纸带、彩笔、教学课件,塑料方管15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今天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看你们上科学课啦,那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问你,你的课桌有多长,你会怎么告诉他呢?
学生举手发言。(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测,老师可以说如果你没带尺子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身体来测量,学生甚至大多数会说出用手来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出示塑料小手玩具并摇响)看到老师的小手玩具了吧,那今天哪个小组听讲最认真,表现最优秀,老师就给小组每人一个“小手”作为奖励,大家有信心得到奖励吗?(生:有)
2.教师接过学生用手测量的话题追问:你是怎么测的呢?(预设:学生张开手指说这样测的。)用课件介绍,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一拃”,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做出一拃的手势,一边做一遍说——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叫“一拃”。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长度及塑料管的长度
1.下面我们就来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可桌子的长你知道是从哪到哪呢?(预设学生发言:从桌子的一端到另一端,老师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从一头到另一头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2.下面请你像老师一样,做好一拃的手势,放在自己前面,看一看自己一拃的长度,再看看桌子的长度,估计一下课桌有几拃,告诉学生这在科学上就叫预测,并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说结果,师板书。
(预设:学生预测可能是几拃多一点或少一点,那怎么去描述和记录呢?这里可鼓励学生先自己说,比如“4拃多一点”、“4拃半”、“4拃少一点”等答案,老 师要进行表扬和肯定,接着可以说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可以在数字右上角写个加号这样来表示,相信也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为后面测量塑料管的记录做好基础。)
3.那下面要看我们估计的对不对,怎么办呢?学生会说测一测。学生测量桌长。老师巡视,测量完毕,学生举手说结果,师板书。看来大家的结果都不一样呢,那谁测的对呢?我没看到大家测,那老师这里有一条纸带,他和我们的桌子是一样长的(作出用纸带比桌子的动作),哪位同学认为自己测的最正确,请你上来给我们看看你是怎么测的?(意图:指导如何正确测量,比如要用相同的手指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为了保证一拃与一拃每次都相连,你有什么办法吗?生发言,师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引导可以用笔来标记的方法。摇动“小手”让同学们停止测量,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学生结果,看来同学们测的都不一样多半就是你们拃与拃不能做到紧紧相连的缘故,现在我们已经都知道了用彩笔来标记,可是我们能在桌子上标记吗?(生:不能)那我们下面的任务将进行升级,同学们愿意去挑战吗?(预设:生齐声说愿意。)
4.(出示塑料管)下面我们来测量塑料管,大家看一看老师这里有这么多根管子,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正面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是一样长的)。同学们太棒啦,这些塑料管都是一样长的,那等会发给大家测量后,看我们的结果能一样。测之前啊,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根据我们刚才测桌子的经验,先估一估这根管子大概有几拃。(小组长领材料,放于小组中间)让学生只用眼睛观察管子的长度,再,最后做出相当于多少拃的判断,这在科学上就叫预测,并带领学生读一读。
5.学生预测,师板书汇报结果。发放实验记录单,指导记录单的填写,先填写姓名,再把你的预测也写上去,测量结果我们等会测量了再填。
6.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小组为单位,从左到右,按顺序轮流测量;小组人员使用不同颜色彩笔标记。要相互帮助,活动完成,放好塑料管,每个同学拿好自己的记录单并举手示意。比一比,那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7.学生测量塑料管长度,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提醒要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轮流进行测量,手指要张开,拃与拃连接处用笔标记。
8.学生拿着自己的记录单汇报结果。教师进行板书,并将测量完的塑料管进行展示。
(三)、研讨
1.请学生先观察塑一会塑料管上的标记。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塑料管上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预设: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即有时候张得开,有时候未完全打开;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当学生说出这个原因时,可以玩个游戏,老师和学生来比一比谁的一拃长,老师跟这个比,又跟那个比,加深同学们对——手大,拃就大;手小,拃就小的理解。)
(四)、拓展与思考
1.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手测量了桌子的长还有塑料管的长,那用手测量好不好呢?(预设生:不好)为什么不好呢?(预设生:因为测得不准)确实是这样,那它有没有好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随身携带,很方便。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测很多很多东西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播放小朋友测量视频)。相信同学们也能测得好,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像老师这样要把你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出示老师的记录单图片)。直观的让同学们知道测量就要记录的习惯。
2.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测量时,我们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