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15ppt+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15ppt+配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8 17:03:54

文档简介


课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来源:学科网]
2不同的工具可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设计
共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
提问上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手的测量不标准,我们要 用固定长度的物体测量。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他们要用的物体。[来源:学.
二、探索活动:测量
1. 确定什么是长。
师:老师要看看谁了解桌子朋友,知道桌面的长在哪里??
师:我们和桌子打个招呼吧,摸摸桌面的长吧。
2.、确定使用工具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刚才奖励了你什么?
师:看看你的活动记录表,你和你的同桌得到了什么就在那个物品前面画?“√”好吗?
3、确定起点和终点。
师:谁来说说你想从哪里来始量到哪里?
4、确定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师播放视频。
师:我们的小棒要象翻跟头一样从起点翻到终点。你们愿意看看小棒翻了几个跟头吗?
5、第一次操作。
同桌合作完成。
找出一组正确的,和一组不正确的,让他们在投影下分别演示操作。
其他学生指出错误的那组问题在哪里。
6、第二次操作。
错误的改正。
师强调:
、记录表写上名字和日期。
、一人操作一人数数。
③、数完以后要填写在记录表中相应的格子中。
、完成后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老师。
7、汇报。
生汇报结果,同时写在黑板上。
8、小结。
师:看看这张表,我发现了问题,为什么用小棒测量的桌面和用橡皮测量的桌面结果不一样?
9、 测量书面的长。
师:你还想用刚才的方法量一量吗?
师:我们来量一量书面的长好吗?
10、同桌合作测量书面的长。
师:看看谁的物体跑得快。
11、填表,汇报。
5、同学们想和我一起做手指操活动活动吗?
三、研讨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和纸带(代表桌子长度的纸带)。
1.观察同是用橡皮测量桌子长度的纸带、同是用小棍儿测量桌子长度的纸带、同是用小立方体测量桌子长度的纸带。
2.讨论:测量的结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与用手相比更准确吗?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物体作为标准物来测量,由于每一种物体长度都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差异很大,同时也发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单位的长度不随意改变,每个小组测量出被测物体的长度相差不大,且比用手量更准确,因为不同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且很难保证每拃都是相同的长度。
3.指导学生关注数据,理解误差。
如:小棍儿,5个多一些,多一点儿,这些描述不清的部分占了多少?
观察小立方体的数据,67个半,多一点,这些描述不清的部分占了多少?
我们把描述不清,测量不出的部分称为“误差”。
4.讨论。
用哪一个物体测量误差最小、更准确呢?
下节课我们将尝试用同一种物体来测量,你打算用哪个物体来量呢?
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橡皮
小棒
小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