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国鼎立[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4-20 13: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之后向同学们提问:谁能说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回答)好,大家都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关于三国,同学们都不陌生,电视剧、小说、连环画和游戏中,甚至有时我们说话都常常带有三国中的人物,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一部《三国演义》,居然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一点恐怕连小说的作者罗贯中都始料不及,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历史小说,有作者的虚构情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国鼎立》一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第18课 《三国鼎立》
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一下前面讲过的东汉时期的内容。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我们来看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当时存在着众多军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兼并战争,逐渐的在北方出现了两股大的势力,那就是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而且其中的曹操在一次混战中,他把幼帝汉献帝迎到许都,控制起来,并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就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汉运将终之际,袁绍很想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大问题——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历史短剧,并结合教材第二段关于官渡之战的内容和小字部分的描述,来思考两个问题:① 官渡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②初步分析一下官渡之战中两方胜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表演、回答问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进攻曹操,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建议,袭击袁军的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官渡之战的时间是200年,地点是在官渡,人物是曹、袁双方,结果是曹胜袁败。
接下来大家通过看历史剧和阅读教材,联系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史实,分析一下曹胜袁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 好,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大体上已经总结出来,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刚才说到,曹操迎接汉献帝许都,控制了汉献帝,以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赢得了民心,这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经济上他招募流亡兵勇,组织兵力耕田,实力不断增强;而且在用人方面,善于用人,能及时采纳谋士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而袁绍呢?政治上用人不当,制军不严,性格外宽内忌,遇事优柔寡断等,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优势只体现在人多粮多,其他的都不可与曹操相比。而且同学们要注意,凡是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不光是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比 综合实力。打的是政治,经济实力,打的是人心,还有军事谋略等。所以曹胜袁败在情理之中。
(教师过渡) 官渡之战后,袁绍北逃,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又陆续灭掉了一些军阀,在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但是,曹操并不满足于统一北方,他自己作了一首试,名为《龟虽寿》。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见他的雄心壮志。所以在统一北方之后,企图乘机南下,统一全国。在208年,他率军二十多万,挥师南下,引发了一场战争,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
二、赤壁之战
首先我们找同学读下课文,并通过看图,思考一下当时的社会形势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同时,在南方有两个大的军阀势力正在逐渐崛起。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
下面找同学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刘备和孙权的故事。(学生发言)
在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用火攻的办法,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曹操败逃。
经过赤壁一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发展,刘备乘机占领湖南和湖北,又向西占领了四川。这样,三股势力割据三方,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经过赤壁之战,三股势力的力量达到了暂时的平衡,谁也吃不掉对方,所以在20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到229年,孙权正式称帝。
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兼并对方,都特别重视经济的发展,增加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找同学阅读课文并回答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魏: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吴: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并到达夷洲地区,即今台湾地区。可见,台湾是历史上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说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应该受到全世界人民反对的,我们要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性。
三国经济的发展,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是一代豪杰,都想自己统一全国,但都力量不足,因而形成三国分立的局面。但三国分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后统一的一个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学习了三个大的问题。两次重要战争,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分立,局部的统一,为将来的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后练习和书中的一些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