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国鼎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8-27 22:58:0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想一想:三国鼎立明集中学 纪荣印课本剧表演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 袁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   (曹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
谋士甲、乙从两边上。)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曹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
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
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
相而唾弃袁绍。民心所向, 丞相胜券
在握呀。   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骑
万匹,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
忧虑。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
天下智士皆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
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民垦荒
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
袁绍必胜呢?   曹操:如此说来,我方尚有胜算
。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尽。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
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
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
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
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
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
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
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
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
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
给我拉出去,斩了! 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示意图》和课本剧表演来看,
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
为什么? 分组讨论:一、官 渡 之 战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2. 官渡之战(200年)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二、赤壁之战1.战前形势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 二、赤壁之战1.战前形势2.赤壁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大家想一下,这时刘备和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一统天下呢? 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讨论: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都提到了曹操,你对曹操是如何认识的? 人物评析:曹 操粉白脸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曹操于220年正月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皇,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1、三国鼎立的形势图袁绍曹操孙刘联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统一北方三国形成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西晋统一200年208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历史大事记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年代?200 双方将领曹操—袁绍结果袁败年代?208双方将领?曹操—孙、刘结果?曹败??3.魏国建立4.蜀国建立5.吴国建立年代 都城 皇帝?220 洛阳曹丕???221 成都刘备??年代 都城 皇帝年代 都城 皇帝?222 建业孙权??兵多将广曹操--骄傲轻敌孙、刘人少力弱天时地利人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练习:http://www.cq8z.com.cn/wenyuan/c0101/tongbukejian/swf/005.swf课后思考题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进步吗?为什么?明集中学 张春光课件说明
我所制作的课件题目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课件运用了两种制作课件的工具,一是PowerPoint,二是Flash,众所周知PowerPoint制作课件效率高,而Flash具有强大动画制作功能,本课件综合了二者的优势。下面展示一下自己的课件:
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播放截取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历史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
2、课件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导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时期,并出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曹操统一北方:(再次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虚拟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模拟曹操与袁绍。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及课本剧表演来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演示《官渡之战形势》,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了解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2、三国鼎立:
 课件展示:曹操
 课件展示:赤壁之战战前形势图。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课件演示《赤壁之战》。
学生讨论:通过揭开“诸葛亮借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
人物分析:帮助学生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课件演示:配乐诗朗诵。让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后人对赤壁之战的评价。
课件演示:
3、复习巩固。
4、课堂练习。此处引用了网上的优秀课件,增强了本课件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愿学,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学习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5、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