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三国鼎立
执教人: 赵承东
执教地点:七年级(2)班
执教时间:2006年12月26日
上午第二节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内容:P102-107。具体教学内容: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过程及经过。
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掌握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中描述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教学方法:
音像导入法、系统讲解法、引导归纳法、突出重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想想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了吧?(三国鼎立)
[板书]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东汉后期的历史。(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开始变成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混战导致三国鼎立的形成,之后江南地区被开发、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文化也开始昌盛起来,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这是我们第四单元所要学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教师提问]请同学看大屏幕上的两首诗,在结合课本102页的第一段内容,说说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正如诗中所描述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压倦战争,渴望统一。那同学们再看大屏幕,找出当时北方的两个大军阀。(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曹操,同学们结合课本102页导入框,想想曹操是如何迅速强大起来的?(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更强大了,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东汉行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全国,于是与曹操发生了激战,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主要内容---“官渡之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官渡之战”内容,要求:能复述战争的经过和回答战争胜负的各自原因?(学生看书2分钟)
[板书]一、官渡之战和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1.官渡之战 200年
[教师提问]请学生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及结果。(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课本103页“动脑筋”。(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投影出示各自胜负的原因)袁少绍失败的原因是: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胜利的原因是:善于用人、屈尊出迎许攸、采纳正确计策----火烧乌巢,使敌军心动摇。
[教师过渡]我们再看一下官渡之战后北方的情况: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统一有利于北方生产、生活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为以后全国统一又奠定了基础。那曹操统一北方后是否安享晚年了?(没有)下面我们看一下当时曹操写的一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当时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投影曹操的《龟虽寿》)(学生回答)
[板书] 2.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教师过渡]表明曹操要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他想乘胜南下,于是与孙权、刘备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赤壁之战,下面我们来看看战争的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赤壁之战”一目内容,要求:找出战争的背景、复述战争的经过。(学生看书2分钟)
[板书]二、赤壁之战
1.战争的背景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而南方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弱小的刘备和孙权该如何抵挡曹操的20多万大军呢?(联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联合的?
[板书] 2.孙刘联合
[教师提问]曹操的大军首先攻打的是刘备,兵力只有一、两万的刘备该怎么办?你们谁能给刘备当当军师,参谋参谋!(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课本104页的“动脑筋”?(学生回答 )
[教师讲解]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了有才能的诸葛亮,课本103页杜甫的两句话就可以证明诸葛亮的才智,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一席话,即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刘备非常佩服,拜他为军师。此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
[教师提问]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刘备是如何一步步联合起来的?(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先是诸葛亮求见孙权,要求联合,后是周瑜也劝说,孙权才坚定联合抗曹的想法。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
[板书] 3.赤壁之战 208年
[教师引导]孙刘联军一把火烧走了强悍的曹操,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105页的“动脑筋”?大家可以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投影胜负的原因)当时风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为什么当晚正好刮东风呢?(学生回答)一种可能是诸葛亮会观测天象,算到那一晚会刮东风;一种可能是那一晚正好刮东风。
[教师引导]学习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次战争,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通过两组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曹操先胜后败呢?(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了袁绍的错误---骄傲轻敌,而且北方士兵不善于水战等。最主要是这时曹操还没有实力统一全国,统一全国的时机未到。赤壁之战后,南北形势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最后我们来讲“三国鼎立的形成”。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的变化情况?(学生看书、回答)
[板书]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引导]从我们地图上可以看出势力范围最大的谁?(曹操)对,正当曹操为统一南北的大计而苦心经营的时候,他却因病死了。他未能看到南北统一的那一天。对于曹操的一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是否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那曹操的未完事业将有谁来继承呢?(曹丕)请同学说说三个政权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课本106页的“活动与探究”第一题“找一找”。
[教师引导]三国鼎立期间,三国为了发展自己、战胜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请问:三国都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学生回答)
[板书] 2.三国经济的发展
[教师讲解](投影展示)
[本课小结]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经济快速发展,这为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当堂巩固]课本106、107页的2、3题。(学生回答后在讲解)
[布置作业]1.三国鼎立代替东汉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2.曹操和诸葛亮你更崇拜谁?为什么?
[引入下课] 你认为:曹操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应当由哪国来完成呢?三国鼎立的局面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呢?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下课)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安徽巢湖春晖学校
历史公开课教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和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1.官渡之战 200年
2.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二、赤壁之战
1.战争的背景
2.孙刘联合
3.赤壁之战 208年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