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中华文化的勃兴第八课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10月第8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2、“金文”和“大篆”
3、战国文字与书写的进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2、历法
3、名医扁鹊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和《离骚》
2、“钟鼓之乐”
我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原始社会
陶 文
中国文字的雏形商 朝
甲骨文
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时期
金 文
又叫铭文、钟鼎文西周晚期
大 篆
经人整理而成 甲骨文文字演变过程金文 篆书 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
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猜一猜鼠猪2005年首次日食奇观4月9日光临南美洲(组图) 公元前613年(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最早的确切记载长沙彗星图 图上除了彗星外,还绘有云、气、月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图作了考释研究后,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
1、夏朝时就有了日食的记载
2、公元前776年9月6号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载
3、公元前613年,鲁国有彗星扫过北斗的记录,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最早的确切的记载.
历法夏朝的时候就有了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为12个月
大月30天
小月29天
闰年增加一个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名医扁鹊四诊断法:
望 闻 问 切
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刺
按摩
汤药屈原屈原 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强,重振楚国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后来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ì)罗江自尽。
屈原在那动荡的年代,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诗篇,在他所作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以划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
这副屈原像摹绘自明刻本《三才图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 1978 年发掘。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呈多边形,无墓道,南北向,墓坑长 21 米,宽 16.5 米,深 13 米。木椁周围填充木炭,顶上敷 10 ~ 30 厘米的青膏泥。椁内分四室,墓主居最大的东室,漆棺,尸体由多层丝织物包裹。殉人共21 个,各配木棺,均为 13 ~ 25 岁的女性。出土随葬品达 1万余件,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和金器、玉器、木器、漆器、竹简等。单乐器即有钟、磬、鼓、瑟、琴、笙、排箫、篪 8 种。曾侯乙成套编钟多达 65 件,并有 2800 多个铭文,是震惊中外的巨大发现,为先秦音乐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其他如多达6600 字的 240 多支竹简及一件自铭“?鳌钡南涓牵?保存写有 28 宿名称的天文图等都具有重要价值。由青铜器上多次出现“曾侯乙乍(作) (持)”之类铭文,可确认此墓的墓主。又据?D钟铭文推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当为公元前 433 年或稍晚。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①是 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金文: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大篆: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天文历法天文:商朝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很准确。历法夏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个月。战国时期:测出一年 个节气。医学:名医 总结出 、 、 、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 。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最为珍贵。商朝人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西周甲骨文“夏历”1224扁鹊望 闻 问 切《离骚》钟 鼓 之 乐整套编钟商朝西周毛公鼎和铭文为什么说,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数量多:现已发现10万片以上的甲骨,其中有近5000个单字,已经能识别的有1000多个。
结构复杂:甲骨文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动动脑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