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一统的汉朝[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4-20 12: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统一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其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汉朝。
2、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条件,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结果。
(2)通过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对比秦皇汉武的主要政策,谈谈为什么秦很快亡了国,西汉却出现了鼎盛局面?”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标: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汉武帝 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3、教材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理由是:大一统不仅是汉朝鼎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教学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分别表演并介绍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主要政策及结果。其中第4组,也就是介绍汉武帝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各组的表演及介绍评分,占60%,老师评分占40%,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点评。
教具准备: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口哨、接力棒 、一个饼子(或一把筷子)、一枚钱币、两张黄色纸,上边分别写着陆贾上书和汉武帝诏书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为主
学习方法:以表演法、讨论法、分组合作学习法为主。
四、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播放毛泽东诗词歌曲《沁园春·雪》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提问:歌曲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汉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毛泽东的诗词里,会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呢?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分组表演:
(裁判)展示两段文字:
(1)……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
食。” ——《汉书·食货志》
思考:以上两段文字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裁判)学生回答后总结:材料1反映了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的状况,材料2则反映了武帝初年经济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况。这种变化是汉初几代统治者(即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场登山接力赛吧。
(裁判吹哨并喊口令)
(学生A即刘邦手握接力棒跑出)(屏幕同时打出刘邦像及简介)刘邦主要介绍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该政策的制定。
(画外音)跑第二棒的是刘邦的儿子汉惠帝,跑了7年,把棒交给了刘邦的另一个儿子汉文帝。汉文帝又跑了23年,再把棒交给了他的儿子汉景帝。
(学生B即汉景帝接棒后跑出)(屏幕同时打出刘启像及简介)。汉景帝主要介绍文景时期重视农业、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的主要史实。
(学生D即汉武帝接棒后跑出)(屏幕同时打出刘彻像及简介)本部分主要通过两个小品,介绍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的爵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为了使学生形成更完整的武帝时的大一统概念,通过两个大臣的奏报和颁布诏书的形式,提出其大一统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表现。
(画外音)
汉高祖、文帝、景帝和武帝经过110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在汉武帝时
登上了最高峰,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注:在各组同学表演的同时,未参加表演的同学必须将本组同学表演的内容进行概括,因此评分时将有两个最主要原则:一是表演,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在本组同学归纳不完整的情况下,允许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和订正,以便同时发挥小组与小组间合作的作用。 (二)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1: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或西汉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强盛的?)
学生回答后在屏幕上打出答案(答案见附件6)
讨论2:以下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答案略)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宴会上,刘邦要大臣谈谈战胜项羽的原因,、。大臣们各有各的说法。刘邦认为他们都未说到点子上,就说:“军事上,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是得胜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汉武帝对出身低微的人,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他到长安直接向武帝上书。武帝很赏识他,相见恨晚,立即升他为官,后来一年内竟将他升官四次。又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讨论3:历史上为什么常常把秦皇与汉武相提并论?请对比二者的主要政策,谈谈为什么秦很快就亡了国,西汉却出现了鼎盛的局面?(以列表进行对比,答案略)
附件1 汉高祖的介绍
“我是刘邦,也就是汉高祖,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登上帝位,是西汉的开国之君。不过皇帝难当啊!你瞧瞧,这是我出行用的马车,四匹马四种颜色,确实不好看,但没办法,天下太穷,想找同色的都找不到。唉,天下汹汹,成败未可知啊!怎样才能巩固统治呢?对了,陆贾的奏折送到了,赶快看看吧。(拿奏折看并念)秦始皇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希其基业能千秋万代,然其统一后却穷兵黩武(伐匈奴,征越族),大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修陵墓),劳民伤财,刑法严酷,动辄族诛连坐,终至灭亡。陛下如能少刑薄赋,与民休息,天下必得治(一拍大腿)妙,就这样,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和徭役。(气喘吁吁的继续跑)我这一跑就跑了12年,唯一感到安慰的是经济终于有了好转。现在跑不动了,该交给皇儿汉惠帝了”
附件2 汉景帝的介绍
“我是刘启,汉景帝,为了鼓励发展农业,我继承了父皇的传统,每年春耕时,都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作榜样。因为我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我和父皇都非常的节俭,而且,我的政策比我的父皇更宽松,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刑罚也进一步减轻了,至于割鼻子、挖眼睛等肉刑,太残酷了!全免去,统统改为打板子。我和父皇都提倡和重视‘以德化民’,也就是以道德来教育和感化民众。等我跑完16年,国家已经非常富裕了。你看,这粮仓里的谷子,新的压着陈的,都堆到了粮仓外(提一串钱)这是刚从府库里提出的铁钱,多年不用,连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更是多得没法计算。所以历史上称我和父皇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附件3 小品表演:推恩令
“我是刘彻,即汉武帝,我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69岁病死,在位53年,占了西汉统治全程的1/4。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业容易守成难啊。祖宗创下的基业,怎样才能发扬光大呢?(发愁)
(画外音)主父偃求见。
(武帝)快请!
(主)(跪拜并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平身!爱卿,你来得正好。皇叔梁王要求把他的封地分一部分给他的弟弟,你看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
(主)这是好事,答应他。
(武帝)为什么?
(主)梁王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拥有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坐大,威胁到皇权。就好象我手中的这块饼(送到嘴边,一口咬去,只咬掉一小块,将其分成两块后再分,再分,直到只剩一小块,送到嘴里一口吃掉)一个大王国变成了几个小王国,力量削弱,便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了。
(武帝)好,准奏。另外还有106个王侯,他们交纳的“酹金”分量不足,成色太差,诏令:就一并夺去爵位。
附件4 小品表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画外音)上朝!
(武帝)(大怒)是谁又在以古非今?
(董仲舒)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思想影响的学者。
(武帝)百家争鸣鼎盛于战国,已过去两三百年了,中间还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现在,难道还有影响吗?
(董)人的思想岂是一次焚书坑儒就能禁得了的,现在在社会上,诸子百家的学说仍然很活跃。思想上不统一,绝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要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思想上也必须大一统。因此,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武帝)众爱卿有什么看法?
(道家)何必统一,还是顺其自然吧,无为而治最好。
(董)顺其自然?国家每颁布一道法令,总有人会不满意,如果总是顺其自然,就有可能总遭来非议?这难道不会影响政策法令的推行吗?
(法家)还是用严刑峻法比较好,一次“焚书坑儒”不够,就再来一次。
(董)这种方式太粗暴,必然激起反抗,秦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臣认为,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改造后的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都受到排斥,这样既可统一思想,又采取了比较文明的方式。
(武帝):怎样独尊儒术呢?
(董)通过推行儒学教育来达到目的。在长安兴办太学,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学校教材一律以儒家的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为主,不允许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上行下效,全国必然会掀起学习儒学的热潮,那时又何愁思想不统一呢?
(武帝)好,准奏。众爱卿还有何事?
(太尉)卫青、霍去病已大败匈奴,得胜还朝,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武帝)赐其黄金各千两,田宅万顷,以示奖励!
(桑弘羊)统一铸的五铢钱已完成,请陛下过目。
(武帝)(翻来覆去看后)不错,下旨推行吧。
(侍者念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即日起,盐铁经营权一律收归中央,统一使用由中央铸造的五铢钱,各地不得再使用或私铸其他货币,违令者斩!钦此!
退朝!
板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
汉高祖 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2、吸取隋亡的教训结果: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1、奖励农桑2、提倡节俭3、重视以德化民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 条件:1、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2、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措施:政治:推恩令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经济: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军事: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结果: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附件5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客观: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1、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政治:下令诸侯王将自己领地分给子弟
2、措施 削夺大批王侯的爵位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附件7 本课主要线索
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2、吸取秦亡的教训
开始:汉高祖 奖励农桑
前 期: 继续:汉文帝 措施 提倡节俭
( 汉高祖— 过程 汉景帝 重视以德化民
西 汉 汉武帝 ) 结果: 出现文景之治
两(公元前202 实行修养 冲刺:汉武帝 政治: 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
年 —9年) 生息政策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办太学
汉 结果 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后期:汉武帝后——9年王莽改制,逐步走向衰落和灭亡。
东 汉 前期: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25年——220年)
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农民起义发生,东汉政府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