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课件(缺21课)[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课件(缺21课)[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0-31 07:40:00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黄巾起义,军阀混战2、曹操的有利条件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袁
绍曹 操3 、4 万人10万人官渡
之战 官渡之战1、时间:
200年2、交战双方
曹—袁3、影响:
曹统一北方火烧赤壁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1.时间:208年
2.作战双方:曹——孙、刘
3.经过及结果:
4、影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分析赤壁之战[阅读82页小字]孙刘联军胜利原因:曹操战败的原因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
术失误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
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魏、蜀、吴三分天下
220年曹丕
洛阳建魏221年
刘备
成都
蜀229年
孙权
建业
吴魏、蜀、吴的关系
同学们请读一读84——85页的小字
说说: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保蜀课堂练习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AC二.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 大败袁绍。
2、赤壁之战爆发于 年。官渡208◆ 自已动手
找一找曹操的诗词
读读三国的故事书课后习题退出The end课件14张PPT。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 曹丕魏吴魏263年266年280年完成统一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小故事:《傻瓜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
司马炎:司马衷,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守住祖宗创下的基业啊?过来,我出几个问题考考你,拿回去做,三天之内答复我。
司马衷:(战战兢兢接过考题,傻了眼似的反过来、倒过去看了一通,垂头丧气地退下。)
贾南风:(见司马衷唉声叹气,说道)你真是没用,这有何难!你贵为太子,叫几个人帮你答题不就成了?交给我去办。
(贾南风很快就让人把答案做出来,司马哀乐不可支地去见司马炎。)
司马炎:(边看边点头)谁说你傻呀?思维还是很清楚的嘛!这下我死了也就可以瞑目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
司马衷:好也!我老爸可死了!轮到我当皇帝喽!各位大臣,朕今天心情好,走,出去玩一玩!
(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
司马衷: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官家的东西还是私家的东西?
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呢──呢──这些东西嘛──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大臣:启奏陛下,近几年闹灾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司马衷:“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由于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他统治期间,实际上是贾后专权。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各地的诸侯王都想夺皇帝宝座,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的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西晋的统治严重削弱。316年,被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灭。
第二年,皇族司马睿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东晋政权。黄河流域陷入了严重的战乱之中。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讲故事 请同学们试着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将淝水之战的前后经过简单介绍一下。淝水之战(383年)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可见,在汉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变化?表现又如何?退出The end课件25张PPT。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孝文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
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
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
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
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孝文帝
改革措施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社会生活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穿戴汉族服饰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
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找一找: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
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阅读下列资料,进行姓氏探索:研究性学习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返
回返
回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北朝的更替北魏平城中原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后练习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主要内容:①迁都洛阳
②改用汉语
③改穿汉服
④改姓汉姓
⑤与汉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历史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措施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 ① 年,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
⑥采用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439鲜卑洛阳汉语鲜卑语汉族汉族汉族贵族汉族汉族民族大融合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退出The end课件33张PPT。第22课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辉煌的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西部窟群外景 第五窟后室主佛,释迦牟尼,佛高17米,雄伟威严,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飞天北朝: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南朝:栖霞山千佛岩想一想录像欣赏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有史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女史箴图》局部 名画欣赏名画欣赏《洛神赋图》
以曹植《洛神赋》为脚本,绘曹植于洛水遇宓妃的浪漫故事,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山石、树木和人物的配置比例都反映了魏晋画风。《洛神赋图》局部动脑筋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活动与探究1. 练一练 :下面三幅字帖各是什么字体?2. 议一议:三种字体各有什么特点?楷书行书草书书圣王羲之看一看看谁找得快后人为什么称王羲之为“书圣”?
亦有人称千古年来 书法第一人?探究与活动口才展示成语觅史角色扮演 书成换白鹅题扇桥《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欣赏欣赏兰 亭欣赏与临摹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尝试临摹《兰亭序》中不同的“之”字。好书推荐《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
《华夏五千年》,沈起炜主编,辞书出版社,1997年
《中国小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
《龙的传人》,王宏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课外觅史中国美术网 www.ms.net.cn
中国网 www.china.com.cn
江山多娇 www.jsdj.com
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网
www.oart.com.cn
退出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