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1-28 15: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景山中学 王建梅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情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利用各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从东汉后期开始,由于豪强割据,军阀割据,导致民不聊生;各军事集团之间兼并战争的结果是出现了三国鼎立、政权分立的局面。而北方人民的南迁,加快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又加速了汉民族和南方越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合。与此同时,生活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人民,也纷纷内迁中原,各民族融合交流加强;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
2、 了解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
3、 了解北民南迁对于江南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意义
4、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作用
5、 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融合及意义
2、 难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教学过程]
1、 导入及新课教学
1、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三国邮票
师:我们班里有没有同学喜欢集邮的?那可能手头刚好有这么几张邮票,请几位同学说说这几张邮票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那也没问题,我相信我们班同学一定能猜得出这几张邮票反映的是哪些历史故事?)
生:《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重用宦官,朝政日益黑暗,以至农民起义爆发,声势越来越大,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张飞、关羽志向相投,在张庄桃园里结为兄弟,共图大事。
(在在他们结义时,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
《三顾茅庐》——刘备听说了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就去拜访诸葛亮,第一、二次诸葛亮外出都没有碰着;第三次去诸葛亮刚好在家里睡觉,而后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
师: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呢?

师:从力量对比来说,刘备势力比较弱小,孙权占据了富饶的江东、尤其是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最强大。刘备和孙权暂时还不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哪一场战役改变了这种局面呢?
生:赤壁之战
2、出示赤壁之战动画图,旁白战役过程。
师:赤壁之战后,曹操轻易不敢南下,孙权在江东势力更加稳固,而刘备也取得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和益州,站稳了脚跟,220-年到222年,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3、出示:东汉疆域图
师:这是一张东汉疆域图,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用鼠标点击出三国的范围,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三国的都城所在地和建立者,
生:
师:根据这张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变化呢?
生:统一的王朝分裂为三个政权了
师:从秦汉的统一到三国政权的分立,有人评价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有人说是历史的退步,你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呢?
(提示: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一分为二的评价,辨证的分析)
生:
师:相对于秦汉统一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退步,但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来说,三国鼎立是局部的小统一,又是历史的进步。
4、出示:汉——南北朝纪年表
师:在三国之后的三百多年间,我们发现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外,北方先后建立了30来个政权,长期处于分裂局面,而南方也经历了东晋、宋、齐、梁、陈几个政权的更迭。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祖祖辈辈都在黄河流域靠种田为生,该怎么办呢?
生:
生:说搬与不搬的理由(如黄河流域战乱频繁,避祸生存是人的本能,不搬有可能是死路一条;故土难离等)
师:我们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但如果要搬,该搬往哪里呢?
生:
5、出示:北民南迁图
师:据史料记载,这次南迁的人口近百万,占当时在籍户口的1/6。由此可见,认同和平、安定是人民的追求。
师:这些北方人民搬到了南方之后,给南方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史书上有记载吗?
生:《史记》《宋书》
师:这是公元前1世纪的记载,这是公元6世纪的记载请大家找找南方的变化?
生:
师:为什么北方人搬到南方后,南方的经济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生:劳动力、生产工具、先进技术等原因
(看来和平安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6、出示板书:江南的变化和原因
师: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古代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我国现在江南一带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能不能给西部的开发提一些建议呢?(师:看来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有些经验拿过来古为今用。)
生:
师:而北方人的南迁也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融合,现在我们来看几张少数民族的图片,大家来猜一猜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出示:藏族、满族、苗族的图片
生:辨认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这几个民族的?
生:如服装,首饰等
出示:韩红、林依伦、宋祖英的图片
师:我再给大家看三张图片,根据你们已有的经验来判断他们又是哪个民族的呢?
生:
师:为什么你们认不出来呢?
生:
师:也就是说,这些少数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与汉族融合了。历史上曾有过很多次的民族融合,而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和谁有关呢?
生: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改革
7出示:姓氏、服装、结婚花烛等图片,视频旁白孝文帝改革措施
师:请大家根据图片指出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生:学说汉话、与汉人通婚、采用汉姓、改穿汉服等
师:胡服与汉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孝文帝下令改穿汉服?
生:
师:北魏孝文帝的这场改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说法比较多:
8、出示:几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的说法
(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错误的,他在语言、姓氏等方面的汉化政策会让鲜卑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加速民族的衰亡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师:根据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这两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师:强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快北方民族的融合,为隋唐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师: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来看,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那有没有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事例呢?
生:
师: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而历史上这次
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最后导致了隋的统一,这对于我们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什么启示?
生:
师: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过:“黄河发源于星宿海,沿路吸收了大小河流,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形成了巨大的黄河;同样汉族发源于炎黄,五千年来,与各个民族相互融合,终成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见,我们应该加强民族融合,这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今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课内小结:线索式
这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知识脉络,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虽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权更迭,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但政权分裂挡不住民族融合,和相对安定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课内感悟:(背景音乐)
我在准备这堂课过程中,深有感悟,因此写了一首诗,大家共同来理解这段历史的魅力。
往事越千年
东汉末年朝政瘫 群雄割据起战乱
三国鼎立魏蜀吴 或褒亦贬无定论
南迁纵是避战乱 江南面貌却焕然
北魏孝文有遗篇 国家一统是本原
(四)课外实践:
中新社2004年10月5日14:28电
大型中国文物展《走向盛唐》2004年10月4日在纽约预展,这次文物展览力求在社会风俗等方面反映公元3世纪至6世纪中国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社会现象,以文物的真实还历史真实。
1、请你给此次文物展写一个专题报导。
2、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长辈邻里寻找本地民族交往的事例,写成一篇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