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 第4课
战国七雄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齐、楚、燕、韩、赵、魏、秦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战国” 西汉 刘向 《战国策》 战争 一、七雄并立 晋晋 齐 楚 秦燕 赵 魏 韩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简表 请同学们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发展经济、强大自己、
抵御外敌,追求富强。进行改革二、商鞅变法商鞅像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想象画)商鞅立木为信(想象画)措施一: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措施二:普通士兵立有军功可封爵受赏;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措施三:废除旧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措施四:推行县制,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任命官吏,直接控制。 商鞅量商鞅专用的戟秦都咸阳古桥遗址 商鞅变法时,秦孝公把秦都由雍城迁到咸阳。咸阳,北依高原,南临渭河,即有利于农耕经济发展,又交通便利,若浮渭水而下,可直入黄河;在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就是通往函谷关的大道,极大地有利于秦向东方发展。三、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孙膑“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想象图(孙膑在战车中指挥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战魏。孙膑用减灶之计诱魏太子申,庞谓入马陵道埋伏之中,万弩齐发,齐军大败魏军,太子申被掳,庞涓自杀。马陵道“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廉颇长平之战(剧照)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剧照)长平之战四、名闻世界的都江堰 都江堰都江堰岷江源(四川省中部的岷山南麓) 都江堰岷江(组图)都江堰挡住岷江东去的玉垒山 都江堰壮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成都) 都江堰美丽的都江堰 都江堰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请你在示意图中找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部分: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试着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都江堰分水鱼嘴 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 “鱼嘴” 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都江堰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都江堰飞沙堰 “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都江堰 水位测定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尺。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石人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
——李冰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都江堰李冰父子雕塑
(今日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标志性雕塑) 都江堰市—— 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都江堰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左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依山傍水,殿宇群拾级而上。出二王庙前门即可直到江边。都江堰二王庙内的李冰彩色画像 后人祭祀李冰的活动都江堰庄严的放水节仪式 2004年4月4日,一名少女将象征四海之水的圣水倒入岷江。当日,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场面在中国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上重现。据传,为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古蜀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水”的习俗。都江堰修建后,“祀水”活动遂演变为以纪念李冰治水功绩为主,一年一度,世代相传。都江堰 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现代的都江堰都江堰郑国渠郑国渠渠首遗址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40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导入战国“赏功宴乐铜壶 ”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