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 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11-21 07: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变革的时代 同步练习1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 (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2.我国开始广泛应用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4.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5.为纪念李冰父子,都江堰人民修建了“二王庙”。当时李冰所任官职是 ( )
A.秦王 B.蜀王 C. 蜀国太守 D. 蜀郡太守
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7.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至今仍然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是 (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8.(2000年鄂州市初中调考题)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A.奴隶制已经崩溃 B.铁器、牛耕使用
C.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D.称雄天下的欲望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11.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获得政府奖赏
C.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获得政府奖赏
12.认为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理由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13.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
14.商鞅后来在秦国惨遭车裂而死,主要是因为
A.店主怕受“连坐”的处罚而不收留他 B.人民反对他的变法
C.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反对 D.商鞅想谋反
维度B 能力提高
二.动脑筋
15. (下图:清明放水节上的仿古祭祀表演)1991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采,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你知道清明放水节这一地区性节日是为了纪念谁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
16.做小小历史导游:
一群外国游客在参观了四川众多历史遗址后,来到了都江堰,你将怎样介绍呢?
17.穿越时空:
假设你有一天回到了公元前356年的秦国,此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⑴假如你的身份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你满意吗?为什么?
⑵假如你此时秦国时期奴隶主旧贵族,你希望改革吗?为什么?
⑶假如你是当时秦国的普通农民,你欢迎改革吗?为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据材料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维度C 探究应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司马迁:“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二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材料三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 1996年岁末,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为剧情所动,潜然泪下。
⑴你赞同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商鞅的观点吗?为什么?
⑵根据材料三所述改革的内容,试总结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
⑶怎样全面客观的评价商鞅?
⑷你认为朱总理为什么会对这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改革如此动情?
⑸当今,我们也正身处改革的大潮之中。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吗?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A 7.C 8.D 9.A 10.D 11.C12.A 13.C [14.C 15.纪念李冰。修建了都江堰。16.结合都江堰修建的背景、地点、效果及对当代的意义来说即可。17.⑴新兴地主阶级:我非常满意。因为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我的土地的占有,确保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我只要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我就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的爵位、官职。这壮大了我的实力,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而且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⑵奴隶主旧贵族:我不希望改革。按军功授爵使我失去了我的世袭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⑶农民: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18.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认识:改变旧制度的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19.⑴两者观点都不正确。秦朝最终灭亡是由于秦始皇推行暴政造成的,与商鞅无关。商鞅变法的作用应该充分肯定。⑵通过设县制,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和赋税制度。秦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当然,商鞅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⑸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改革还应该重视选拔有才干的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