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0-07 14: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XJ 第七册 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课时 1 课 时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十二生肖甲骨文识别Flash (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
同学们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
(幻灯片)同学们,我们刚才猜的十二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我们就从文字的演变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提问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演示幻灯片)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演示幻灯片)仓颉造字:相传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小结)不论是结绳记事,还是仓颉造字,要么是一种记事方法,要么是一种古老的传说,都只能是作为一种治史的参考。
那么,我国的文字究竟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过来的呢?
(幻灯片《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
(强调)这些还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
(幻灯片,甲骨文)
(提问二)请同学们注意它的书写材料,笔画结构,以及从中你能会意到什么?
1. 书写材料是龟骨和兽骨,所以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2. 它的笔画结构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即: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转注。
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提问三)这些龟甲和和兽骨上都写的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P45)自由阅读卡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提问四)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提问五)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呢?
(请一位同学将王懿荣的故事)
(小结):甲骨文是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二、三十年写育,衍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它已具备了传统的所谓“六书”,它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五千余字,考释过的约两千字。
还有三千多个甲骨文单字,我们现今仍无法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因此,商朝的历史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疑问无法解释,而要真正破译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就让辉煌灿烂的商周文化有朝一日在我们手中重见光明。
[教师讲解]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也称“铭文”“钟鼎文”。早在
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当时,金文的字形因距甲骨文不远,故字形相近似。金文盛行于西周。西周时,许多青铜器均有铭文。(幻灯片 中显示的是“ 司母戊鼎” 上的文字拓片)大家可以翻开书(P42页)西周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在已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西周后期,金文字渐趋规整,东周青铜器也有许多铭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金文的内容,有国王、贵族的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祭典训诰等,反映了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周代金文,从总的情况来看,它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和简化、符号化了;若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
在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先
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这里用的是狭义的说法,只指西周晚期以后至春秋战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籀文传说是《史籀篇》里的字,石鼓文因字刻在石鼓上而得名。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上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幻灯片)以“车”字为例,我们来一起再来看看文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隶属到楷书繁体最后到我们现在用的简体,由此可见,我们的文字是从复杂到简单 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
(过渡):我们学习了文字的演变,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祖先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
二、天文和医学的成就:
1、<指导阅读P39>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天文方向的成就?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科目 时间 成果
天文 夏朝公元前776年9月6日 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发生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幻灯片)
春秋(公元前613年) 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幻灯片)
历法 夏朝 (幻灯片)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战国 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
医学 商朝 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 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3、(幻灯片,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中所记载的日、月食经证实都很可靠。西周末年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另外,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4、我们现在用的是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世界通用,以耶酥诞生为公元元年。又称阳历。(记忆:公羊)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又称阴历。(记忆:浓荫)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我国一直通用农历。
(幻灯片)农历又叫“夏历”。从其名称就可以知其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人们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大家对农历可能还不是非常了解,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农历详细介绍(播放flash 课件 农历)
[教师讲解]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换一句话说,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
<放幻灯片>医学方面:扁鹊 5、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
看病:看舌苔,问病情,切脉等 治病:针灸,开药方,按摩,拔火罐等
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教师讲解]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至今被中医沿用。
(导入下一问题)扁鹊治病医人,而还有一种人医术更高尚,他治病的对象是国家、社会,大家想想他是谁呢?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播放屈原幻灯片
教师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
2、指导学生阅读P43—44
⑴、屈原是战国时期哪国人?(楚)
⑵、其代表作是什么?(《离骚》)
教师引导: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谁能讲一讲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shǚ)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幻灯片)
继续提问:他为什么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呢?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和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配以画外解说:这位目视远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幻灯片)《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教师补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伟大诗人。他活动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其不平凡的一生中写下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宏伟绚丽的“楚辞”之作。这些辞作与《诗经》中的“国风”共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而“风骚”二字也成了诗歌创作的代称。
3、放幻灯片《编钟》。
⑴、现今已知春秋战国时期最盛行什么音乐?(钟鼓之乐)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出土的战国编钟)
⑵、欣赏《编钟》FLAS
时间允许PPT后练习
板书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 文字的演变
2、 天文历法医学的成就
3、 屈原和“钟鼓之乐”
课后作业
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