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0-10 08: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课的难点:“焚书坑儒”。
三、教学过程
(展示多媒体课件)
复习提问:
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 “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伴随着学生的回答,画面动态显示七国)
师: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画面动态显示六国消失,将秦移向中央放大。)那大家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
生:回答
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但敬佩之余有的同学肯定不免又多了几分担忧,为什么?因为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现今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掌控?我想要窥探秦王的秘密,同学们就要发挥协作精神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参照课本并讨论,秦王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然后大家先看书再归纳出。
生:看书、归纳
师:画面显示示意图
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就称皇帝,可见这位帝王的霸气。但偌大的江山,一人之力恐难为之,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寻思着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即屏幕上显示的“三公”。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
生:自由发言。(归纳出:分封制下长官世袭,权力过大。郡县制下中央有了实权,郡县权力过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师:解决了政治上的分裂后,我们再来看看经济上的措施?
生:回答
画面显示批注:
   度──丈量长度的工具“尺”
    量──量容量的容器,“斛”“斗”“升”
    衡──称重量的衡器“秤”
    显示各国货币
师: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就下令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文字。
师:正是为了便于统一后各地经济的流通,秦始皇下令将全国的货币统一成了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钱,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
画面显示文字:
师:在统一了度量衡后,各国交流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生:文字
师:(画面显示七国文字)例如一个马字七个国家就有七种不同的写法。不仅如此,各地还有不同的方言。我们知道,即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有感于语言交流的障碍,更何况在交通不便利的秦代,文字又不统一。这种困难可想而知。认识到这一点后,秦始皇就下令将简化了的小篆作为了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以后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知道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但有一点却始终是统一的,这就是文字。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师: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帝王已经取得了哪些建树。
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秦始皇虽然取得了一些建树,但也采取了一些野蛮粗暴的措施,比如在思想文化方面。
(画面显示焚书坑儒)
师:焚书是为了防止人们借古讽今。但对反对自己的人却选择了用坑杀的方式,可谓草菅人命、天理不容。其残暴令人发指。
师:正当秦始皇踌躇满志地构筑他强大的帝国体系之时,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正肆意崛起,并不断威胁着秦北部的边防。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又是如何应对的。
师:为抵抗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那后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工程的?、
师: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直到今天,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还以它的雄伟而文明于世。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了修长城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修筑长城,秦始皇动用民工达三十万之众。被征集来的民工,风里来,雨里去,肩膀压肿了,腿脚摔坏了,在监工的鞭打下,没日没夜,流血流汗地干活。许多人牺牲在了长城脚下了。
师:凭借着一位皇帝的睿智和胆略,秦始皇实现了中原的一统,他是否就此满足了?
生:没有。
师:他不仅没有满足,相反还酝酿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即征服历代统治者都望而却步的岭南地区。然而, 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却又成了另一道难题,因为当时的长江和珠江之间还没有河流相通,正在这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筑了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这条运河就是今天的灵渠。灵渠修筑后的秦军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岭南,而且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师:随着巩固帝国措施的实行,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那么,秦朝的疆域有多大呢?
(画面显示秦朝疆域)
师:由此可以看出,秦朝在当时确实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而这个王朝的建立应归功于秦始皇,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展开辩论赛
师:针对各点,引导学生对秦始皇一一评价。引出辩证的观点。
小结全课内容。
布置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