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梦回秦朝小活动:材料一: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明朝人绘制的阿房宫图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严酷的刑罚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动脑动口1、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不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
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
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陈郡大泽乡函谷关××张楚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陈胜吴广起义时 间地 点领导人爆发过程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郡
建立张楚政权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 吴广意 义揭开了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农民起义×吴广周文项羽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地点巨鹿意义击败秦军主力七年级上册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含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法,利用提供的史料,小组内合作探究,弄清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四、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等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来算一道数学题:从公元前221到公元前207年共是多少年?
2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算的就是秦朝统一后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赫赫秦帝国却只存在了15年。原因何在?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1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三则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出示材料)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秦的统治?
生:残暴。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师:如果你是一个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生:起义、造反。
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一看农民起义是怎样爆发的?
师: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农民起义,教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农民起义要掌握五要素、三步曲。(大屏幕打出)要抓住这一要领,掌握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边看边记录。
生:看视频、看课本。小组讨论。
师:秦末农民战争分几个阶段?
生:分两个阶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
师:课本中有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插图,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推举两个同学扮演陈胜、吴广,一组来给他们化妆,二组负责配音,三组负责提供武器。(目的是突出革命首创精神。)
生;略
师:我们先看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内容。(结合屏幕图表提问,学生回答)
生:答略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生:失败了。
师:起义失败了,那么起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生:不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随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反秦的主力,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师:我们要看到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误期是导火索而已。起义的经过谁来说一说?
生:答略。
师:前面我们讲过了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鼓舞了广大被压迫人民起来反抗秦朝统治,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谁知道打败秦军主力的是谁?是哪次战役?时间?又是哪一位率军逼近咸阳,灭亡秦朝的?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回答:项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师:下面大家来看课件,项羽在巨鹿之战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邦争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生:讨论,回答。(答案用课件打出)
师:项羽的成败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师:刘邦打败项羽后,做了皇帝,史称汉高祖,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汉朝。谁来说说汉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生:略
三、本课小结:
师:学习到这里,大家可能发现本课的一大特点——成语特别多,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巨鹿之战涉及的成语是?
生:破釜沉舟。
师:下面请各组找一找与本课有关的成语,看哪一个组找的多。
生:找,讨论。
师:各组展示找的成语。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学生踊跃回答后)现在老师把这些成语都列在大屏幕上:(展示课件)
四面楚歌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谁能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大屏幕上的成语进行排序?可以由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生: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师:完成的很好!下面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我们看看谁能完成。谁能根据我们排好顺序的这些成语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生:答略(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思维:
师:现在我们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生:答略
师:那么历史到底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