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08 1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 商朝 较成熟文字 文字可考的历史
2、金文 商周时期 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 夏朝:日食
     商朝:日食、月食
2、历法 夏历 商朝历法:大小月 战国24节气
3、医学 春秋战国 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诗歌和音乐
1、屈原和《离骚》 战国末年 楚国
2、音乐“钟鼓之乐” 湖北随县编钟(曾侯乙编钟)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毛公鼎殷墟发掘现场日全食的全过程 哈雷彗星曾侯乙编钟 中国战国早期的曾国青铜乐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铭文而得名。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及楚惠王所赠鏄钟1件?,共计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为序组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3层钟架上。钟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绘,架旁有漆木锤8个、漆木棒2根。钟上均有篆体字铭,除“曾侯乙”铭外,还有标音铭文及乐律铭文。经实测,每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音律曾侯乙编钟准确,音色优美。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编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乐曲《楚商》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索材,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楚地音乐风貌。编配者的意图的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