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朝君权的加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7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o:y噀 z2.ppt(共26张PPT)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 . 明朝的建立
(1)时间_______
(2)建立者_______
(3)都城______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回忆南京城名字的变化:
吴——建业
东晋、南朝——建康
元——应天
明——改名为南京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明殿阁大学士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朱元璋
将仪鸾司废除,改立锦衣卫,为皇帝侍从军事
机构。
  由于用刑残酷,致使民情激愤、怨声载道。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漳不得不下令
将锦衣卫废除。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
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锦衣卫除拥
有众多特权外,还拥有大量田地。直到成化年
间,他们的权势地位才逐渐削弱。
明朝科举的教科书
《四书》书影
《五经》书影
明朝科举试卷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顾炎武
思维拓展: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明朝强
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母是孝慈高皇后。另一说法说他为妃子所生。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夺得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
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和发展强化君权的?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原因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强化君权
①迁都北京
  ②军事上:实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
削 藩
废 丞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八股取士
按察司
废行中书省
布政司
都 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族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小结)归纳一下,明朝前期是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的?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迁都北京;
司法上:设立厂卫机构,实行特务统治,用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思想上:八股取士,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
军事上:实行削藩,使藩王无力同君权相抗衡。
故 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长陵牌坊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