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如何观课评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专家讲座---如何观课评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13 0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关于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2007.8
一、观察与评价课堂教学(简称“观课、评课”)的涵义与意义。
1.对观课与评课的认识。
2.通过观课、评课的实例分析,共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把观课、评课作为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1.对观课与评课的认识。
(1)观课是指通过听、看、问等多种感觉,在与师生的情感交流中,感悟得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评课既是评课也是评议,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3)有效的评课,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透彻地分析和总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评课者与被评者之间民主的对话伙伴关系,创设一种更好的促进任课教师反思和参与评课教师思考、成长的很好氛围的评议活动。
2.通过观课、评课的实例分析,共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通过观课、评课可以使教学理念得以交流,在碰撞中得以升华。
(2)通过观课、评课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再学习,在归纳中得到再提升。
(3)通过观课、评课可以集教研组群体力量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微机”问题,从而整体地提升学科教学水准。
3.把观课、评课作为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形成以“课例为载体,理论为滋养,实践跟进,多向引领,伙伴互助,反思改进,自我建构,再次实践”的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载体。
二、观课、评课的理性依据与视角。
1.目前对教学最有影响的三种流派。
2.在观课、评课中关注三方面的评价。
3.正确把握在观课、评课中的八对关系。
1.目前对教学最有影响的三种流派。
(1)“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教师应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和培养每一个学生。
(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自身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3)“后现代主义理论”——重视多元性和过程性,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个性,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和发展程度,要给不同的学生留足必要的时空。
2.在观课、评课中关注三方面的评价。
(1)关注课堂中教师行为的评价。
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坚持开放教学;
坚持学科与生活结合;
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教学基本功—对教授知识的科学性;
对培养能力的可探性;
对方法揭示的规律性;
对学习习惯培养的持续性。
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各要素:目标、内容、过程、反馈、预测等环节衔接紧密,结构疏密有致,“讲、练、议、评”构成整体。
行为素养——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民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信心,以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机智——创设情境,活而不乱;偶发事件,处理得当;控制情绪,沟通心灵。
(2)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习时间与激发兴趣——达到教学共振。
掌握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过程——用发现式、探究式认知活动,学习有效。
培养学习素养,形成良好习惯——善于倾听,质疑发问,勇于创新,养成习惯。
达成教学目标,学习有效果——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培养落实,形成基本技能,目标达成度高(90%)。
(3)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科建设的评价。
课堂教学知识体现的结构性和完整性。
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课堂教学中在贯彻“两纲”精神,溶于教学内容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从知识的由来到进一步发展的延伸,有序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正确把握在观课、评课中的八对关系。
“主导”与“主体”关系;
“预设”与“生成”关系;
“接受”与“探究”关系;
“泛评”与“实评”关系。
“教学”与“教育”关系;
“自主”与“合作”关系;
“细节”与“整体”关系;
“重点”与“一般”关系;
三、观课、评课的实践管见。
1.观课、评课的基本标准。
2.观课、评课中应关注的七个要素。
3.观课、评课中具体的操作事项。
1.观课、评课的基本标准。
(1)教学目标的适切度;
(2)教学过程的有效度;
(3)教学策略的得当度;
(4)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2.观课、评课中应关注的七个要素。
(1)评课堂目标的设定。
制定目标是否三位一体有机整合,体现学科特点;
制定目标是否具体,如知识技能是否用可以检测的学习行为的动词来检测;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落实在知识、技能之中;
制定教学目标是否适切,难易适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与个体特点。
(2)评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三维目标落实,重点知识、技能是否落实,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否激发;
教学中以简驭繁,学生易懂,当堂解决;
教学效率高,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3)评教师的教学思路。
课堂设计的脉络清晰;
课堂教学的几个大环节的相互关系与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有独创性,有个性风格。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思路运作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
(4)评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语言、板书、板图、板画的素养;
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资源的素养。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民主平等解答疑惑的素养;
(5)评教学的内容。
评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评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的可接性。
评应用教材的有效性;
(6)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的气氛。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7)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型观课、评课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的内容而定。
··传授——接受式学习。
··启发——探究式学习。
··自主——合作式学习。
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与方法不一样,评价侧重点不一样,但基本评价标准是一样的。
不同的教师专业素养不一样,评价侧重不一样。
评课的目的在于促教师发展,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以教师发展为本。
对不同开课的类型,在评议中也有不同要求。
从课的类型分为随堂课、研究课、实验课、展示课、参赛课等,其评论的侧重点不一样。随堂课——“原生态”,研究课、实验课——研究主题,展示课——备课组集体活动展示,参赛课——综合要求。
3.观课、评课中具体的操作事项。
(1)观课的记录。
1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和基本方法的素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和基本方法的素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和基本方法的素养。
(2)评课的基本要点记录与评价。
评课记录要点。
评课的各种评价表。
(3)评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①评课是评议,是群体互动式的民主讨论或活动。
②评课是一种学习,一种导向,一种培养,一种激励,是促进跟进实践的动力。
②评课是一种学习,一种导向,一种培养,一种激励,是促进跟进实践的动力。
③评课要详细,使参与评课的全体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举一反三的快乐。
④评课中应得出这堂课哪些是好的肯定的;哪些是不到位的;哪些是不能肯定的。
⑤评课中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微机”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如:引入新课;基本技能的化简为易的练习落实等;练习设计的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评析课本的范例。这种“微机”的能力是组成教师综合能力的基础。
⑥观课、评课时可以有所侧重,把观课者分开几组,有评目标,有评内容,有评过程,有评学生学习状况等,再加以综合评定。
参考摘自:
关于课堂教学观摩与评价的认识与建议 赵才欣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顾泠沅
以学生的学为准绳,以教师的教为指向 现代教学导读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的认识与实践总结 杨安澜
谢 谢!